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土油畫”的困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8-11 07:05:28 | 文章來源: 今晚報

    所謂“土油畫”,是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美術界對當時本土油畫水準的評估或微詞。的確,我們這一代歷經戰亂,沒有喝過洋墨水的初學油畫者,人人求知若渴。無奈先天不足,見薄識淺,偶爾買到一本蘇聯畫冊或單張的彩色印刷品欣賞、以飽眼福。難得一見西方油畫原作,更莫談走出國門,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了。

    從油畫訓練班開課之日起,馬老師對專業教學要求嚴格、紮實,一絲不茍,尤其注重解決繪畫結構和光色關係。總體看來,他認為學員們的素描、速寫還不錯,但是對色彩的把握處理很差,油畫課堂作業顏色越畫越灰暗。馬老師指出這是“土油畫的通病,必須糾正”。特別強調暗部顏色一定要“斯維特利”!(俄語“透明”的意思)。

    在教室裏,馬老師一再告誡我們:“油畫不等於物體外形添加顏色,而是用色彩造型,把握光色的冷暖對比關係,才能處理好油畫的色調。”這些油畫藝術的基本觀念,此前我們是不清楚的。再説,學習油畫技法不同於學習語法,歸根結底還是要動手繪製出色彩豐富的可視形象來。如果在課堂上,馬老師能示範作畫給我們看一看,説不定“斯維特利”這層神妙的窗戶紙就會一捅而破。然而依照慣例,教師在課室看油畫作業,儘管講解指點,卻從來不跟學生一起作畫;更何況從蘇聯請來的專家教授,學生怎能冒昧提出不情之請呢?

    一天中午,俄文翻譯張同霞急急忙忙找到油訓班黨支部三人(秦徵、馮法祀、王流秋)透露一個重要情況———馬老師夫人悄悄告訴張同霞:近來馬老師心情不佳,他深感基礎教學進步緩慢,“土油畫”積習太深。油訓班規定學制兩年,一年技法課,一年時間搞畢業創作,教學成敗主要看畢業創作的成績而定。照此下去恐怕教不出什麼名堂……正當一籌莫展之際,莫斯科發來電報請馬老師暑假期間回莫斯科參加蘇聯美術家代表大會。他想趁此機會帶全家歸國,開完會就不再回返北京了!

    我們三人聽罷,像冰水澆頭透心涼。立即去向江豐院長報告情況。

    江豐同志性格爽朗果斷,他首先表示當務之急是要想方設法讓馬老師對油訓班學員産生信心,自願留下來繼續教學。隨即商定兩項應急措施:第一,明天是週末,找車子陪專家和夫人小孩到城外鄉下游覽一天,看看北方農村的風土人情,他們會高興的。第二,專家夫人講的情況要嚴格保密。否則傳揚出去人心浮動,滿城風雨就麻煩大了。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