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用詼諧對話用身體思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4-04 19:00:31 | 文章來源: 新聞午報

 

    “2007上海國際雕塑年度展”舉行

    日前,“雕塑與城市對話——迎世博2007上海國際雕塑年度展”在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舉辦。來自法國、智利、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和中國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廣州等城市共190位藝術家的251件作品參加了本次展覽。其中絕大多數作品出自中青年雕塑家之手,而部分優秀作品將被納入世博園區城雕建設中。

    年輕人用創意置換經典

    羅丹的《思想者》、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在年輕雕塑家手中變了樣,“思想者”成了胖胖的相撲者,“大衛”則拉起了中國民間樂器的二胡……該展策展人之一的曾成鋼表示:“年輕人的大膽設想,已經走出了傳統意義的雕塑,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塑造,那種詼諧、幽默,更是一種置換式的對話和多元思考。”

    除了將國外經典雕塑進行置換,中國古代雕塑作品也成了再創作的對象。例如,青銅器《馬踏飛燕》,在這裡卻成了一個醒目的黃色玻璃鋼雕塑,從材質到造型、線條,作者對古代雕塑一一作了注解;而著名的“昭陵六駿”浮雕,在這裡也成了作者的某種“印象”,以鐵絲、鐵釘等材料吸附於玻璃,再現浮雕中駿馬的空靈、輕盈。

    雕塑語言逐漸走出寫實

    徜徉在雕塑間,你會發現,這裡絕大多數的作品雖然還屬於傳統雕塑,但是過去印象中的那種“像鼻子、像眼睛”的逼真寫實幾乎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體形象所帶來的感受。

    上海油畫雕塑院的女雕塑家陳妍音近年一直致力於雕塑語言的表達,逐漸從寫實中走出來,此次參展作品《走鋼絲》就是希望在隨意中表現出細緻、微妙的人物動作、身體狀態;陜西雕塑院馬強的作品《逝》,擇取了老上海月份牌人物的動態形象,用現代構成形式與造型語言重新結構定位;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王帥的浮雕作品《潛行》中,你會發現並行的幾個人連腦袋都不存在了,但是這並不妨礙雕塑整體所帶來的感受和思考——時代發展、都市化進程,帶給人們的一種相互之間的陌生與疏離。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