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美術館長范迪安先生評申亮繪畫新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7-24 09:21:5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范迪安

    申亮 2005-2006年畫出的一批新作,可能會使熟悉他和不熟悉他的人都感到驚訝與新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過去的幾年裏,申亮畫的是戲曲人物系列。在那個系列中,他一方面把中國傳統戲曲作為一種文化象徵符號,用連續的畫面營構成當代人重新讀解經典並創造出富有當代觀念的藝術圖式;另一方面,他使用“虛”和“影”的表達手法,使作品中的圖像産生虛幻如影的視覺效果,表達出當代藝術家在數位時代吸收影像語言的創造特質。但是,在新近的作品中,申亮完全拋棄了原有的做法,畫的是收集來的大批舊書刊和舊物品,並且將它們畫成如舊的模樣,這就使人對他的新選擇和新方式産生了驚訝:他何以能夠如此徹底地與過去的“我”告別而步入又一個充滿興趣的繪畫世界。對於不熟悉他的人,這批作品則提供了一種對於中國文化時代特徵新的體認:在那些泛陳出時間痕跡的舊物新影中,往昔的歷史歷歷在目,無論是歷史的親歷者或旁觀者,都能獲得直接的感知。

    在我看來,申亮這批作品有三個特點是很具觀念性意味的。首先,他使自己扮演了一個“收集者”的角色。“收集”是一種將自我投放到歷史時空中去的行為。依他的年齡,他所收集的舊書舊刊舊物都是他孩童時代曾經接觸過的物品,也是一種社會知識的象徵。在他的感覺中,這些“舊”的東西是一種種歷史事物,既屬於他個人的記憶,也屬於人們的共同記憶。他樂在其中地描繪它們,表達出一種專注于歷史的心理情懷。第二,申亮用的是“放大”的手法。在他眼前的那些陳舊的物品實際上是一些歷史的片段,類似“小人書”、鉛筆盒等更是一些容易被遺忘的歷史細節,但申亮饒有興趣地將它們畫成大的幅面,有的甚至是超大的幅面,這就不能不令人體察到它們的存在。在被申亮“放大”的圖像中,記憶穿越時間來到了人的面前。第三,申亮在感覺著歷史物品的同時,實際上感覺到的是它們的時間性,因此他用了“倣舊”的語言使它們呈現出“當時”的真實。就像追蹤夢境一樣,他把如夢如幻的時空描繪了出來。

    在當代圖像創造如此困難的時候,申亮的這批新作提示了一種屬於他個人的方式,那就是兩種資源的結合。第一種資源是他“發現”的文化資源,儘管有許多藝術家也在進行著“發現”的工作,但他居然能在已有的文化現成品中找到與自己經驗相關的事物,這不能不是一種新的“發現”,而且“發現”的是一個巨大礦藏。可以相信,這份礦藏足可以令他沉迷其中,生發出難以計數的作品。第二種資源更是屬於申亮自己的,那就是他高度的繪畫技巧。像他這樣經過十多年正規藝術教育的畫家,具備了嫺熟的繪畫技巧,特別是在寫實性繪畫上積累了超常的能力。面對自己這份技巧資源,他作了一種可以稱為“自我發現”的工作,使繪畫技巧成為抒發感覺的語言。面對畫布,兩種資源自然地匯合在一起,他因此畫得淋漓酣暢,既整體地把握住作品的氣氛,又極為從容地抒發了表現性的繪畫快感,作品中的細節在視覺上引人入勝,歷史圖像從記憶中“再生”式地浮現出來。

    在當代繪畫的觀念性和語言方式的統一上,申亮目前達到了一種通和的境界。我相信,在我們驚訝他的新作的同時,也將獲得一種發現他的欣喜。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