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意象武夷——記中德兩國藝術家首次面對面互動創作活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7-10 22:17:28 | 文章來源: 新民晚報

王克舉  武夷茶山  布面油畫

    猶如盛夏裏的一股清涼,一個名為“意象武夷”的展覽即將在上海美術館拉開帷幕。這是記錄一次別開生面的國際藝術交流活動的藝術展。去年深秋時節,近50位中德著名藝術家相聚在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地的中國著名風景區武夷山,共同采風、創作、交流、討論。這是一次國際性的藝術盛會,一次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也更可看作是中德藝術家對兩國文化歷史的一次接觸和延伸。

  何謂“意象油畫”

    這次武夷山聚會,以“意象武夷”為題,以油畫藝術作為中德藝術家交流探索的主要樣式。“意象”是中國古代美學的核心命題之一,它作為中國傳統美學獨具民族特色的美學的基本範疇,有著十分悠久的文化淵,又在長期實踐中得到充實和豐富。中國文化中的意象,不是單純的客觀世界的再現,也不是單純的主觀世界的表現,而是客觀世界和心靈世界的有機結合,是藝術家主體心態對客觀世界的投射並且與之遇合的結果,體現了藝術創作中“物我融一”的情味。將“意象”審美借油畫這一外來藝術樣式加以表達和呈現,這便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意象油畫”。

    中國的油畫家們,不論是自覺或不自覺,都在不同程度上把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意象審美意蘊融入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去。如同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中所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正是這種影響,化為了中國油畫家身上的文化“基因”,而這種無形的影響都會化作有形的藝術語言從他們的筆端流瀉出來。參加這次武夷山聚會活動的油畫家蘇天賜、尚揚、王懷慶、夏陽、洪淩、朝戈、俞曉夫、沈行工、殷雄、李磊、週一清、陳淑霞、段正渠……他們的參展作品中無不蘊藏著深厚的意象審美旨趣。

    “意象”之西義

    “意象”是中國傳統美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審美範疇,但它並非中國所獨有。在西方,對審美意象的探討同樣為人們所重視。康得早在200多年前就提出“心意能力”的概念,指出這種“心意能力”能夠超越一切感官尺度而化為無限大的尺度,成為一種主體機能。客觀現實的無限性雖然不能完全呈現在直觀中,但我們卻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思維,在意識中構想出一個無限大的“意象”。被稱為“新黑格爾派”的義大利哲學家克羅奇,進一步用明確的語言將審美意象歸結為形式與情感的關係,把審美意象看作情感與表像的結合,揭示了藝術審美意象的創造本質。指出了“意象”與“表現”的內在聯繫。

    表現主義藝術的産生實際上是德國及北歐的民族性格所使然,他們以宏大的悲憫情懷為精神依託,對所處的時代有著最為細微和鍾情的表現,並且以尊重個性和悲劇氣質為總體特徵。表現主義繼承了德國傳統藝術及19世紀人類對自身狀況的深刻反省。二次大戰使德國表現主義産生了斷裂,但戰後卻迅速出現了回歸的傾向,發展成為被冠以“新表現主義”的當代德國繪畫的主流。這次參加武夷山聚會和創作交流活動的格奧伯納、艾伯斯巴哈、切柳克、烏利克等德國著名藝術家,就是這一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們和中國的同行一起,參加了一次藝術雅集。“意象”與“表現”在這裡邂逅,這是兩股藝術激流的相逢,它們緊緊地湍流匯融,一起奔突向前。

戈特哈德·格奧伯納&傑瑞·切柳克  紙面水彩

馬克斯·烏利克  武夷系列之四  布面丙烯

謝東明  鄉間生活  布面油畫

週一清  林間小路  布面油畫

哈特維克·艾伯斯巴哈  跨上騎士彩虹  布面丙烯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