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影像再造的魅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7-05 14:06:3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關於“魅力深圳——慶祝深圳特區成立25週年深圳畫家影像作品展”

趙偉東

深圳美術館作為“關注本土藝術,關注當代都市藝術”的城市美術館。近幾年來,成功策劃舉辦了“深圳抽象”、“深圳水彩”、“深圳版畫”、“深圳實驗藝術”等多個“關注本土”的系列展,推動了深圳美術創作的繁榮與發展。今年,適逢深圳特區成立25週年,為了歌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弘揚積極向上的城市活力,我們策劃了“魅力深圳——慶祝深圳特區成立25週年深圳畫家影像作品展”,邀請深圳本土的老、中、青畫家,用觀念攝影的方式記錄他們對深圳的感受。

攝影技術在1839年發明以後,開始主要是作為記錄客觀物體和社會事件圖像的一種手段,如生活照片、新聞照片、人物肖像和風景照片等,這時候的影像成品只是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的一個定格,是被攝物的一個瞬間呈現。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商業競爭的白熾化,攝影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其中令人矚目的是商業廣告和産品介紹,這些攝影圖像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傳播,無孔不入地侵入人們的視野。進入21世紀,電子科技迅猛發展,攝影技術日新月異,尤其是攝影器材和印刷(沖印、列印)機器不斷普及和升級換代,使得通過攝影這一手段製造的影像成品越來越方便,從而形成了平民化姿態,而網際網路技術又為影像成品鋪天蓋地地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毫無疑問,在現代科技的作用下,現代文化正日益轉向以形象為中心,特別是以影像為中心的圖像消費形態。在這個“讀圖”時代裏,以影像為中心的視覺文化廣泛滲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政治、科技、商業以及藝術創作中。

事實上,攝影技術自誕生以來,就對藝術創作産生巨大影響,尤其是與繪畫的關係更加密切。一方面影像産品在構圖、採光和色調方面極力模倣繪畫格調而成為藝術作品,這就是通常意義上的藝術攝影;另一方面,他們作為一種視覺資源和技術手段為美術家借鑒和挪用,成為繪畫、雕塑等藝術樣式的圖像來源或創作素材。90年代以後,隨著繪畫觀念和藝術形式的不斷變化及電子時代的來臨,很多當代藝術家摒棄了原來自己熟悉的架上繪畫,加入到影像創作實驗中。攝影這一便利手段,已廣泛地被藝術家利用,成為藝術創作的重要手段,這時的美術空間被大大擴寬,新的藝術樣式不斷出現,如錄影、影像裝置、觀念攝影、電腦繪畫等等。而用攝影直接完成或通過對圖像進行電腦加工完成的這些藝術作品,已不再是客觀物體的簡單再現,而是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悟等因素,成為主觀意向的表達。這種對現實影像的改造,我們也稱之為“觀念攝影”。

雖然,廣告攝影也從上述兩個方面對影像注入了主觀的因素,但它們強調專業的攝影技巧,用表演、誇張、隱喻等手法,以或優雅、或唯美、或荒誕、或艷俗、或煽情、或挑逗等面貌呈現在觀者面前,其核心是以商業訴求為目的,追求讓觀眾一目了然、過目不忘的視覺效果。而藝術家應用影像進行藝術創作時,強調的是獨特的思想性和個人的社會體驗。一件好的觀念攝影作品,並不意味著要用高超的攝影技術來表現其所攝的對象,並使之符合形式美的原則,重要的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藝術思考,傾注在現實生活的瞬間影像中,或對影像成品通過各種方式整合,向觀者傳遞某種個人觀念,有力地表達獨特的觀念。

深圳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制度的創新使經濟得到了飛躍發展,同時,文化建設蒸蒸日上,各種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深圳已成為中國最具活力的發達地區之一,本土藝術家在中外文化的衝擊下,思想觀念更為包容、開放,更容易接受和消化各種藝術思潮。儘管他們多是業餘畫家的身份,仍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藝術實驗和創作中。由於生活的高節奏,他們對攝影成品的直接或間接利用更為普遍。另一方面,電子産品的高度普及和操作技術的簡單化,使得許多具有藝術表達慾望的各階層人群對於攝影産生出極大的“創作”熱情。因此,我們策劃“魅力深圳一一慶祝深圳特區成立25週年深圳畫家影像作品展”,試圖整合這一本地的藝術資源,並試圖在學術的層面上加以探討,從而使這一新的藝術形式更加健康發展。

參加這次展覽的畫家有的在特區成立初期就來到深圳,參加過深圳特區拓荒建設,有的是在深圳建設的火紅年代投身其中,有的則在深圳出生,與深圳特區共同成長。他們對這塊熱土都有著各自的體驗,在進行這一主題創作中,他們大多采取攝影加電腦處理的手段,對圖像進行主觀再造,用自己獨特而熟悉的圖式語言,抒發對深圳25年建設歷程的體會和感受。

汪秦生早期從事架上繪畫,近幾年來主要應用攝影和電腦創作。其作品《創業者》展現的是一組建築工人的群像,塊面化和鮮明的色彩處理,塑造了深圳早期建設者堅強樂觀的形象,分割組合的形式,又傳達了建設者們從五湖四海走進這塊熱土的資訊;而《火環》則是他對火紅建設年代的浪漫記憶。

李振飛的作品在軀體石膏像的照片上隨意地刮畫了若干色塊,表達了一種對蒼白冷漠世界的解救和人性關懷。

程平以美術設計師敏銳的目光,捕捉到建築物倒映在濕滑瀝青路面的成像,這種似是而非略帶哲理的畫面,解構了人們習慣的空間概念,把複雜的物體弱化成簡單的平面構成,給人們對現實的認知提供了新的視野。

文禎非從深圳保安員的肖像中強調了紀律和秩序。許多著裝整齊的保安員正面肖像的排列形成的隊列狀態,而在照片上做的摩擦痕跡,消減了肖像的形象特徵,達到了一種高度統一的秩序感,歌頌了保安員犧牲自我、甘作城墻的精神。

張哲冰是深圳年輕一代藝術家,他的作品洋溢著激揚的青春活力,強烈的色彩構成表現出這座新城的現代感和時尚;用這種絢麗的圖像做成魔方裝置更體現出這座城市建設的奇跡和豐富多彩的面貌。

與張哲冰相反,同樣年輕的楊光表現了深圳優美抒情的一面,他通過電腦對現實圖像進行處理,呈現給觀者的是他夢境般的都市,朦朧的高樓、廣闊的天空、優雅的灰調,抒發著他青春的浪漫情懷。

身為高校美術教授的周林一,則用唯美而富於詩情的畫面,詮釋青春的美好和人間的友愛:一個有著陽光般笑容的少女,置身倣若仙境的夢幻花園中,歡欣起舞,顧盼流連,“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人和自然渾然一體,洋溢著歡樂和祥和的氣氛,境界優美,引人遐思。

其他的作者如潘常歡、唐遞宏、曾景生、劉思東、林進起都根據各自的體會和認識,從不同的視角通過多種手段對圖像進行處理整合,訴説這座城市的變遷和對自己生活的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參加這次藝術創作的沈鷺是唯一一位女性藝術家,在她的動態攝影作品《我們的城》裏,不斷的重復著滾滾的車輪和街道上各色各樣行人的匆匆腳步,鏡頭隨著音樂的節奏快慢交替,仿佛是一個生命的青春脈動一一在這座不知疲倦的城市裏,她在四處行走的遭遇中感受生命的流淌,體味人生的無常。

哲學家尼采曾經告訴我們:“夢幻世界的美麗幻像是所有造型藝術的必要條件……在夢幻世界的創造過程中,每個人都成為一個完美的藝術家……一個藝術上有敏銳感受的人,他對於夢幻世界的態度就像哲學家對於存在世界的態度;他觀察入微,而且在觀察中獲得無比欣悅,因為他借這些形象來解釋生命,從這些過程中來描述生命。”而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對現實圖像進行觀念化的再造,使藝術家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充滿幻想的藝術天空中自由的翱翔;也使更多的人能夢想成真,從藝術欣賞者成為藝術創造者,這就是影像再造的魅力所在。

  作者為深圳美術館展覽部主任、國家二級美術師

 

參展藝術家簡介

(排名按筆劃順序)

文禎非

1963年生於青海

1981年參加工作

1987年畢業于青海師範大學美術專業

現職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展覽部主任

汪秦生

1941年生

1967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

廣東美協會員

廣東攝協會員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劉思東

1984年在廣州美術學院油畫係進修

1987年畢業于深圳大學工藝美術專業

現為深圳美術家協會會員

廣東省建築裝飾沙龍首批會員

現任深圳市思東城市景觀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

李振飛

廣東臺山人

1977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

1982年畢業留校任教

現為深圳藝術中心工作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張哲冰

1999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設計係

畢業後至今任職于深圳市福田中學

深圳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1974年生

畢業于深圳高職院,華南師大

現工作于深圳雕塑院

 

1977年生於廣東

自由寫作、畫畫、拍攝短片

2004年成立三道門工作室

現居深圳、北京

周林一

廣州美術學院畢業

現任職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媒體與傳播學院

本職工作  設計教學

 

1  保安

   文禎非(深圳美術館藏)

2  地鐵快將從這裡過

   劉思東(深圳美術館藏)

3  火環之二/火環之三

   汪秦生(深圳美術館藏)

1  畫室之一  李振飛(深圳美術館藏)

2  流光  張哲冰(深圳美術館藏)

3  2005年的風景之一  楊光(深圳美術館藏)

1  團團轉(DV  沈鷺

    (深圳美術館藏)

2  我們的城(DV  沈鷺

    (深圳美術館藏)

3   茹虹  周林一

    (深圳美術館藏)

4   蹈之一  林進起

    (深圳美術館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