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陳履生畫展”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6-27 23:02:14 | 文章來源: 世藝網

    “陳履生畫展”6月25日至7月3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行,共展出陳履生近年來創作的山水和梅、竹三種題材的作品50余件。

    作為學者型的畫家,陳履生在美術史論研究和美術評論方面所做出的成就,已為業內同仁認可。他在新中國美術史、美術編輯學等研究領域都有一些開創性的貢獻,而在《文藝報》、《美術報》等報刊開闢的專欄,以對現實的關注,以針砭時弊、觀點獨特、文字犀利的個人風格,得到了廣泛的讚譽。

  在為文之餘,陳履生不斷有一些繪畫創作。他的畫和他的研究以及評論一樣,同樣具有其語言的獨特性。所畫山水以雪景為主,在天寒地凍、意境荒寒的景象中,峰石突兀,怪石嶙峋,罕有人跡,具有相當的海拔高度,表現了他五赴西藏、走遍西藏每一個地區的切身感受。他對雪景的理解,以及對雪景意境的把握,都可以在古人的詩句中找到合適的畫題,這正是他面對現實發思古之幽情的一種表達。在他的畫中,沒有傳統山水畫中經常出現的蹊徑、亭臺、樓閣、舟橋等元素,而是以極簡的山峰和石頭以及煙雲、泉水這些有限的畫面構成元素,表現出山水畫審美的現代性。他在傳統的基礎上的推陳出新,不僅表達了現代山水畫的意境和趣味,而且詮釋了傳統文人畫的在當代發展中的現代性的一些內容。他在畫中基本上拋棄了傳統山水畫的一些皴法,代之以與他的山水風格相吻合的表現手法,從而顯現了他的繪畫在語言上的獨特性。

    陳履生所畫的梅花前無古人,以直立的梅花姿態,以新幹的茁壯的精神,一改古人梅花出斜枝的結體方式,也一改古人所追求的老幹的蒼勁味道,同樣表現了古人賦予梅花的君子品格,卻具有耐人尋味的現代意味。他畫的梅花,注重枝幹的穿插,于千變萬化中表現出嚴謹和精心。他的這種結體方式脫離了古代的範式,來自於生活,和對於生活中的梅花的悉心觀察和研究。他通過“寫”的方式而獲得了梅花的精神品格和中國畫的“寫”的趣味,當然,他也通過古人對於梅花吟誦的一些詩句,連接了人們對於梅花在文化上的認同。

    自成家法是陳履生繪畫的一個重要的特點。他的這種“陳氏風格”的畫面,構圖奇特,章法謹嚴;以書入畫,強調意境、趣味和韻致;他善於運用題款的方式,不僅補畫面的不足,而且還以這種方式作為形成自我風格的一個重要的手段。他在畫面中表現出的多方面的學養,特別是從研究出發而發之於筆端的繪畫方式,都有別於當代的一些“專業”畫家,成為當代文人繪畫的代表之一。他在畫面中表現出的書法上的功底和成就,表明瞭他對於承續中國畫傳統的一些基本的想法,也表現了他對於發展當代中國畫藝術的理解。

    文氣勃發的陳履生的繪畫,在筆墨和精神之間的營造,所表現出來的當代文人和當代藝術的精神,是他守望的精神家園,是值得品味和解讀的一道午後的功夫茶。

    陳履生,1956年生於江蘇揚中市。1982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獲學士學位,同時考入該院美術歷史及理論專業研究生,1985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在校學習期間兩次獲得劉海粟獎學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2002年調入中國畫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2004年調中國美術館。20年來潛心研究美術歷史及理論,並從事美術批評、美術創作。獲中央美院首屆“張安治教授美術史論獎學基金”,獲“北京市文聯2001年文藝評論二等獎”,出版著作(包括編著)30余種,其中有《新中國美術圖史1949-1966》、《以“藝術”的名義》等;發表各種論文百餘篇。先後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有個人畫集3種。建有私人博物館“油燈博物館”。現為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學術一部主任、《中國美術館》月刊副主編,《當代中國畫》月刊主編。兼任南京藝術學院、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漢畫學會副會長,北京美術家協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美術》雜誌編委,中國藝術視窗網總監。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