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文化創意産業國際發展論壇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從嘉實傳媒看民營傳媒的商業化公益道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1-08 13:27:45 | 文章來源: 梁奇峰 秦濤 藝術中國/段然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高峰論壇上,傳媒的發展備受關注。國家發改委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齊勇峰指出:文化創意産業要努力構建公共文化體系,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

    以本次北京文博會期間,作為最早誕生的民營傳媒,嘉實依靠“關愛”媒體平臺,獲得“最具投資價值商業化公益媒體”獎。而相信有一個事實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那就是——嘉實轉型在做關愛媒體之前,一直在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作為一個民營傳媒,這樣高調的進入公益事業,社會反應和廣告投放會有負面影響嗎?在真正走到成功之前,這些都是未知數。而現在,我們很容易的看到了嘉實已經成功地解決了諸如收視率等方面的問題。而此次拿到這個獎,相信也是對於嘉實的節目走向和價值走向的一種認同與鼓勵。

    嘉實傳媒從2006年開始轉型打造“關愛”媒體平臺——這是一個所有的民營傳媒甚至連官方傳媒都沒有戰略性介入的領域。從1994年成為中國第一家民營傳媒公司之後,嘉實又一次用自己的行動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關注社會、關愛人生”為企業宗旨的“關愛”媒體平臺。對於打造這樣平臺的動機,封鋼很早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説過:“我們早期的節目中,有過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生死離別和逆境成長的例子,我自己也曾經被節目感動過。就因為這種感動,我覺得有必要去做一些什麼。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移動社會故事》。”

    轉型做關愛的2006年,對於他們來説應該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度。這一年,嘉實和廣大公益機構進行了廣泛的聯繫,並製作出了誰多感人至深的節目。其中,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拍攝的“我的大學,你的愛心”系列節目在播出後引起了社會強烈的反應。嘉實市唯一一家全程跟蹤報道的民營傳媒,也開創了民營傳媒第一次全程跟蹤國家級大型公益行動的先河。這檔以關愛優秀特困考生為主題的報道得到了觀眾的熱捧——其中深圳的一位張先生一次捐出14萬元,資助了五名貧困大學生四年的生活與學習。為此,嘉實專門製作了一期節目《圓夢接力》,派出記者到大學校園回訪貧困學子,並將捐助款送達學子手中。

    除了大型公益行動,嘉實還經歷了一些更加觸動人心的事件。一次次真實事件的經歷使嘉實將對生命的關愛上升成為一種使命。今年7、8月期間,嘉實密切關注陜西安康一位叫陳晶晶的女孩被男友殘忍傷害的事件,在第一時間將其登載在了嘉實的“關愛論壇上”。在得知女孩因缺錢治病面臨生命危險時,嘉實立刻將所得到相關材料公佈在搜狐網上。幾天時間內,包括權威新聞媒體在內的500余家網站和部落格轉載了此報道,無數網友表達了對受害者的同情。隨後,嘉實傳媒專程派記者前往安康探望陳晶晶,並專門製作了一期名為《生死邊緣的掙扎》的節目,以回報全社會對受害者的關愛。

    “所有的一切反應,都是對嘉實的認同,對‘關愛’理念的認同。有了這些觀眾的反饋,我覺得在這條路上嘉實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 嘉實傳媒總裁封鋼説道。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在與扶貧基金會的合作中,嘉實是眾多媒體中唯一一家民營傳媒。對此舉動,中國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劉文奎在搜狐做客時曾給予高度評價:“嘉實的合作精神讓我們看到了民營傳媒的社會責任感,也讓我們看到了公益事業未來的希望。”

    嘉實轉型公益後,很多質疑的聲音都指向“商業化”,認為嘉實只是通過公益事件和慈善機構來完成自己的商業內容。回顧眾多資料,封鋼在新浪做客訪談節目時,曾有很多網友提出類似的問題。而對於這些質疑,封鋼解釋道:“我們首先是一個企業,所以我們用商業化的模式來進行公益報道,很容易讓人産生誤解。很多人認為我們是通過公益事情來進行營利,而事實是,我們是在用市場運做的方式來維持節目拍攝所需要的費用。並且通過一系列的品牌豎立,給我們的廣告投放提供增值的回報,為他們豎立起美譽度和親和度。這就是我們所做的‘商業化’的公益媒體。”

    由中國移動冠名的《移動社會故事》欄目是“商業化公益媒體”理念的直接産物。節目以公益宣傳、社會熱點、紀實報道和真情故事為主,在節目中廣泛地融入了“關愛”理念。貧困學子、人民警察、老人、重病患者、社會熱心人等構成了節目的主要人物,通過報道他們經歷磨難、打擊犯罪、搶險救災、勇鬥病魔、奉獻愛心的人生軌跡,體現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説白了,我們就是想通過我們的節目作為平臺,為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發佈更廣的資訊,讓一些有愛心的人,能對求助者進行一定的幫助。”封鋼如是説。

    在採訪期間,記者拿到這樣一張照片,照片顯示的時間是2006年10月24日上午,而照片記錄的則是一位名叫邊志慧的婦女手拿錦旗來到嘉實傳媒表示對公司的感謝。這位婦女是《移動社會故事》一期節目《沙漠綠洲》的主人公。看過節目的人可能知道這個故事:邊志慧在家鄉陜西榆林辦起了一所民辦學校。為了讓窮苦的孩子上學,她免去了所有孩子們的學費,並蓋起了寬敞乾淨的校舍。幾年下來,這位校長傾家蕩産、負債纍纍。節目播出不久,一位台灣籍熱心人向她捐助了5000元現金,並表達了對邊志慧的敬意和對祖國西部教育的關注。就連封鋼本人也沒有想到,他的一期節目竟然促成了海峽兩岸同胞的一次深情的交流:“我們節目沒有娛樂的吸引力,但是我們能夠凝聚愛心,建立互幫互助的平臺,這是任何絢麗的包裝都不能代替的。”

    從嘉實傳媒來看,民營傳媒的商業化公益這條路並不好走,若想走出一番天地,必須找到一個自己的切入點全力投入其中。嘉實就是在一次次感動中進行著自己的“關愛”的事業。《公益時報》報社常務副社長彭建梅曾説:“嘉實傳媒建立起了企業、公益組織與受助者的紐帶,一個有廣泛合作機會的平臺,這在民營傳媒裏非常難得。這是一種有遠見的眼光,讓我很佩服。”

    本次文博會對民營傳媒構建“關愛”媒體平臺的肯定,為中國企業開闢了公益行銷的專業渠道。在面對嘉實未來的發展問題的時候,封鋼非常自信的答到:“我們的社會時刻需要關愛,因此我們的平臺就有著廣泛發展空間。電視是我最早從事的行業,也是我非常熱愛的事業。用自己熱愛的事業為社會貢獻自己的愛心,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