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影像·紀錄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德雲社十週年慶典節目賞析(組圖、音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11-01 15:26:42 | 文章來源: 清平客/文 藝術中國 段然/圖
  第七場,李菁、金文聲《數來寶》(23+7分鐘左右)。
  
這段節目反響平平,主要展現李菁的快板功底,介紹從略。以“跩子説書”入活,李菁的動作雖很到位,但神韻上比之尹笑聲先生和劉洪沂從前的表演,還要遜色幾分。金先生老當益壯,儘管已77歲高齡,依舊反應敏捷。像李菁學跩子手抱竹板的動作,金爺一句“懷中抱月”,乾淨利落,笑聲四起;説到開法院時,老爺子一句“法院也能承包”頗有針砭時弊之意,台下呼應者不絕於耳。李菁先後唱了鞋鋪、鐵匠爐、剃頭棚、豆腐坊和同仁堂,很賣力氣,雖然沒有什麼包袱,還是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金爺在説到同仁堂時,現挂王月波:“我們倆一塊兒去,我買豆腐,他買藥。”(大意)返場《燈謎》。
  關於數來寶,我想多説幾句,以作資料補充。數來寶這種曲藝形式在明朝初年即有師承關係,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經歷了“串街走唱”(以藝行乞)和“撂地演唱”的過程,其中後者形成於民國初年。清末民初時,這種曲藝形式更為常見,代表人物有海鳳、曹德奎、劉麻子、霍麻子等,三四十年代以後高鳳山、王鳳山等嶄露頭角。數來寶由七塊板組成,其中兩扇大竹板名曰“大舀”,五扇小竹板名曰“節子”。一般大板有三種打法,即扣板、磕板和馬蹄點;小板則有四種打法,即單點、雙點、混合點和碎點(撮點)。數來寶的傳統節目主要有《生意行》、《同仁堂》、《棺材鋪》、《十字坡》、《楊志賣刀》、《諸葛亮押寶》、《董家廟》等,東北王福田、白萬銘等曾兼演數來寶,《諸葛亮押寶》和《十字坡》是他們常演曲目。而相聲中有五種數來寶形式:(1)《棺材鋪》(戴少甫發明,通稱“大數子”,當年與于俊波首演于津門,一舉成名,一時壓過當時名聲遠播的常寶堃、趙佩茹);(2)《同仁堂》;(3)《“對坐”數來寶》;(4)《“點頭”數來寶》;(5)《三節拜花巷》(一般作為相聲正活的返場節目)。而《同仁堂》據説是民國初年天橋市場的數來寶藝人曹德奎(曹麻子)傳下來的。段子借顯示口頭即興創作的技巧,介紹前門外大柵欄一條街裏某些商店門面的特色及一些行業的歷史沿革,重點突出同仁堂的歷史悠久和其獨家特製聞名中外的丸散膏丹。唱詞規律不具備沿街演唱的特點,而是寫成近似鼓詞的格律,像轉轍不頻繁,一段落一轍即其主要特點。



組圖《數來寶》節選音頻
 
                                         (清平客/文 段然/圖)
[相關連結]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