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新媒體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英雄隨風而去——紀念蘇珊·桑塔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2-01 18:00:50 | 文章來源: 雅倡藝術網



  近半世紀美國最受尊敬和被世界矚目的作家蘇珊·桑塔格在2004年12月28日因血癌病逝紐約醫院,享年七十一歲。

  蘇珊·桑塔格在上個世紀的國際知識界被譽為知識思想的英雄。在某種程度上她就是"智慧"、"勇氣"、"才學"和"美麗"的同義詞。她的成長過程恰逢資本主義在兩次世界大戰後的全面繁榮和技術與消費時代的來臨。她積極地參與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對傳統價值和文化觀念的革命。其思想的顛覆性,令整個西方知識思想界為之矚目。大量寬廣深入的閱讀,使她的視角廣闊和眼光獨到。她的興趣廣泛,射獵小説、電影、攝影、文化批評,甚至國際政治批評。她的思維經常迎著社會主流思潮逆勢而動,在人們隨波逐流的狂歡中抽刀斷水,以寒光閃閃的思想之刀鋒,剖開平庸,將世事的真諦袒露給人們觀看。她的見解,時常驚世駭俗,而且絕不屈從於任何權勢,以至於她曾被譽?quot;美國公眾的良心"。她出自多位傑出思想家學者的門下,但她最欽佩的前輩,也是她主要的思想來源,卻是在二戰伊始就自殺身亡的被譽為現代美學之父的德國猶太思想家瓦爾特·本雅明。桑塔格的文筆輕快跳躍,就像一把在格鬥中時刻都在變化的、並且莫測迷離的劍鋒,總是帶給讀者出乎意料的驚喜。

  蘇珊·桑塔格的名字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開始出現,九十年代末期才慢慢被中國的知識分子所漸漸熟悉。至於中國攝影界開始較多人知道這個名字,則是21世紀的事情了。其實中國人知道蘇珊·桑塔格,主要還是因為她的《論攝影》(On Photography1977,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那本書。因為它似乎是桑塔格著作中最早最完整的中譯本。至於那篇寫于40年前的,使她一夜之間聲名鵲起的《Notes on Camp(關於坎普的札記)》,直到2004年才被上海外文出版社收入標題為《反對闡釋(Against Interpretation)》的文集出版。緊跟著,該出版社又出版了她《疾病的隱喻》和《重點所在》兩本文集。至此,中國學界和讀者終於能夠比較系統完整地了解桑塔格的思想。

  對於中國攝影人來説,可能最感興趣的還是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一書了。《論攝影》是蘇珊·桑塔格的一系列關於攝影的隨筆和論文的結集。其中最早的《柏拉圖的洞穴》一文首次發表于1973年10月18日《紐約書評》上,後來又在《紐約書評》上陸續發表了《由朦朧的攝影看美國》和《抑鬱的對象》等,直到在1977年以《On Photography(論攝影)》結集出版。

  攝影術發明一百六十多年來,除早期因引起歐洲藝術界(主要是繪畫界)的緊張而引發過關於它的定位討論外,後來基本沒有受到過人們太多對其本體性質和社會文化功能價值上的關注。直到1937年,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在舉辦《 Photography(攝影)1839-1937》百年回顧展覽時(也是該館第一次的攝影展覽),時任該館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博芒特·紐霍爾(Beaumont Newhall 1908-1993)為展覽撰寫展覽介紹説明書,對攝影術發明以來的攝影史做了美學角度的回顧。後來紐霍爾在這個展覽説明書的基礎上于1949年後又完善了數稿,形成了有史以來的第一部《攝影史》。紐霍爾《攝影史》最大的貢獻,是將攝影從人們認為其只是一門技術的淺薄認識中剝離出來,定義它是一個具有極強表現能力、能夠完成多種功能作用的視覺媒介。攝影因此獲得了文化藝術和資訊傳播媒介的身份。紐霍爾的《攝影史》也因此為攝影創造了它關於自己的學問,併為後來的電影電視研究從影像方向提供了有價值的理論基礎(看兩個電影美學之父之一的克拉考爾的《電影的本性》一書)。

1   2   3   下一頁  


下一頁思索沙飛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第四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果品倉9
· 第四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果品倉11
· 第四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糧倉2
· 第四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糧倉4
· 第四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糧倉5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