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新媒體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明天,在哪?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3-26 11:50:46 | 文章來源: 美術同盟


  明天,在哪?這個行為藝術活動主要由兩件作品組成,一個是吳允鐵的《巷中鏡》,另一個是林湫平的《下一站是哪?》。吳允鐵的《巷中鏡》通過在巷道中放置鏡子的方法來改變環境的日常狀態,從而産生一種不同於現實環境的幻象。以此刻意在日常生活中製造一種存在的荒謬性。從而暗示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和人的生活境遇與狀態的不確定性相聯繫的。同時突顯生活與生命中所存在著的不穩定、迷惑及矛盾。而林湫平的《下一站是哪?》則更多是出於作者自身生活境遇的體驗與感悟,並以視覺行為的表演反映出同一身份群體的不安定及游離的生活狀態。而對未來的迷茫,困惑以及長期在城市間漂移所造成的身份不確定、找不到認同和歸宿感。也是這個行為作品的一個重要內容。

整個活動進行過程主要由文賓錄象記錄,在此鳴謝。



關於《巷中鏡》

吳允鐵

一種日常生活的陌生化

對於住在附近幾條巷子的居民而言,這裡的環境再熟悉不過。每日上班下班外出都從這裡路過,這是他們生活當中再普通不過的場景了。然而,一面鏡子的非常態的介入,使這個本來熟悉的環境突然變的陌生。鏡子立在巷子中,從遠處看還是一條通道,走近了才發現被鏡子堵住了。在此情境下鏡子反映真實的功能突然喪失,鏡子傳達的資訊變成不真實的錯覺。在作品的實施過程中,一些偶爾路過的路人大多是在驚訝之後選擇繞道。而熟悉這裡的人則是長時間的錯愕,面對這一種莫名“變異”隨著個人性格不同和認知的不同也相繼做出不同的下意識反應。這一塊並不以邏輯上任何理由出現在巷子的鏡子,使的整個場景變的荒謬和陌生。似乎是一個莫名其妙的玩笑。而不同人在鏡子面前的不同反映,從而折射出人形象之外另一方面的真實。使鏡子在特殊情境下喪失的功能被這個行為本身某種程度的復原了。而後者路人行為的真實也許比鏡象簡單的真實更有意義。也是這個行為作品最有意思的。

關於鏡子的隱喻

鏡子是一種證實他者存在的隱喻。但鏡子本身也是一種存在,貌似可以通行的巷道實際上卻是一個障礙,這個障礙就是鏡子本身。在此鏡子以這種方式證實自身的存在。

一扇奇怪的門。

對於一些不合常理的事物而言,孩子是最容易進入狀況的。在作品實施過程中,一個住在附近的小孩,在經歷一次面對鏡子的錯愕之後。接下來儼然就這個行為當成是一個遊戲,每次經過都大叫開門,簡直把這裡的鏡子當成了四十大盜裏面的芝麻開門。相比成年人事事尋求合理化的態度,孩子的反應更接近藝術本真的態度。

附記

十多年前,有次外出。天黑後回來,在家門口卻一腳踩進一個深坑。掙扎著爬起來後發現。原來有人在我出去後不久,在我家門口的馬路上挖了一條溝,卻沒有做任何警示。而從我出去到回來也只不幾個小時的時間,這一突然變化讓我措不及防,以至摔下去後竟不知到底是什麼狀況。後來我一直把這件事當一個笑料。這也許和我做《巷中鏡》有某種潛意識的聯繫吧。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李世公藝術作品展—另類自由
· [專稿] 香港佳士得晚間拍賣
· [專稿] 藝術·設計共用
· [專稿] 靈·悟—顏志雄當代攝影展
· [專稿] 首屆中國畫論壇優秀畫家提名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