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新媒體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關於“觀念攝影”的“觀念”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3-17 17:40:54 | 文章來源: 迪派攝影網


劉錚:《國人——白玉觀的道士》

  其實所謂的觀念,無非是人的主觀意識先行,通過設計、消化、整合被拍攝對象,將攝影創作者自身的人生價值觀體現出來,比如劉錚的《國人》系列作品,羅列出各色中國人形象。拍攝沒有太多技巧,但通過對形象的捕捉與組合,用一種預先設想來歸納成作品,本身就是很好的觀念體現。還有葉大衛的《龍袍鳳服》系列,也是通過對在故宮內穿龍袍鳳服的人們的拍攝,構成一套對皇權、對夢想、對符號意識的衝擊。

  這樣的觀念似乎又可以被接受了,因為他們是在延續了整個社會的思考脈絡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並再次激起對思考的再思考。顧錚老師在探討觀念攝影的時候將觀念攝影家歸為以下幾類:“觀念攝影家們從廣泛的文化層面介入,通過攝影這個可以與社會生活發生多種聯繫方式的媒介,對歷史與記憶(洛齊)、權力與攝影的複製性(劉樹勇)、家長制與父權的衰落(宋永平)、性與慾望(董文勝)、身體與文化制度的關係(馮峰與黃言)、文化的交流與衝突(吳高中)、歷史的戲倣(劉建與趙勤、孫建春)、文化與傳統的關係(沈敬東)、藝術樣式的綜合(洛齊、黃言、管策)等各個層面的問題展開自己的手法繁多的影像討論。”由此可見,更多的觀念攝影,依舊是從現實出發,放眼社會,通過技術手段來凸顯完善藝術價值。這一點上與傳統攝影應該是有某種層面的共鳴的。

  第二點是何為“攝影”。攝影是技術活兒嗎?攝影是科技的體現嗎?聽説攝影以前都不被劃分在藝術領域之內,而是匠人工藝。這一點真的很讓人傷心。技術的登峰造極,手法的推陳出新,工具的日新月異,換來的卻僅是手藝二字,就好像被判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一樣,沒有技術含量。還是個人看法,攝影並不單純是手藝,任何一件攝影作品,都有它的內涵,都凝聚著創作者的思考。紀實攝影中為什麼老人孩子居多?為什麼弱勢群體更能帶出震撼的視覺衝擊?難道不是創作者在面對拍攝對象時的那份社會責任和同情心使他們舉起相機。可見,攝影並不是擺弄光圈和快門那麼簡單,只要是拍片子就會包含著觀念。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攝影逐漸邁入藝術殿堂,成為各階層都能接受的藝術類別,出類拔萃的創意與出人意料的拍攝勢必會帶動新一輪的攝影熱。那時,不論是哪一類的攝影,都能被人們正確接受和理解了。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攝想 觀念攝影6人展
· 王勁松觀念攝影十年小結展(1996-2006)
· 王勁松觀念攝影十年小結展(1996-2006)
· [專稿] 法國攝影家馬克·呂布的展覽
· [專稿] 趙亮:活動影像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