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海爾(David Hare)
大衛•海爾(David Hare),是紅極一時的電影《朗讀者》的編劇。但他更正色的身份,是英國劇壇敢為人先的作家。在過去的五年裏,大衛•海爾屢次“吃螃蟹”,寫下的劇本中,觸碰過伊拉克戰爭、英國政黨資金捐募與鐵路私有化等社政熱門話題。如今,大衛•海爾“與時俱進”,將筆鋒轉向了另一個千鈞重的課題:金融危機下銀行業的瓦解。而且該劇將由英國國家劇團(National Theatre)上演。
今年4月初,國家劇團的總監尼可拉斯•黑特納(Nicholas Hytner)曾與劇作家接觸過,兩人當時就商量過,要以當前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為素材,創作一部“緊急、及時”的戲劇。此後,海爾開始對全球範圍內金融與銀行界的核心人物一一做過對話。在這個過程中,海爾逐步梳理出了一部分文字,起名叫“肯定的力量:一位戲劇工作者在探究金融危機”。不過迄今對於這部國家劇團的委約之作,具體內容還公佈得不多。海爾和劇團只初步給出了一段描述:“大家不要指望這部戲劇裏會有多少驚世駭俗的東西,比如銀行業完蛋了,資本主義將被社會主義取代,富人將遭到孤立之類。”發言人還加上一句:“現在該劇還在創作當中,具體是什麼形式,尚不清楚。” 而海爾和黑特納商量過決定,新劇將在國家劇團第二大的場地:雷特爾頓(Lyttelton)劇場內做首演。而之前海爾關於政黨資金捐助的戲《客西馬尼》(Gethsemane),則在小得多、不過也更利於演員與觀眾互動的科特瑟羅(Cottesloe)場子裏演。
一支筆介入時事的“吃螃蟹者”
由於常借筆“介入”社會政治事務,海爾被英國評論界視為“劇壇裏的新聞工作者”。當然,類似的作家還有引起爭議的菲利普•拉爾夫(Philip Ralph)和舍爾曼•希姆魯(Sherman Cymru)。只不過,在文藝創作中納入社會政事素材,形式與敘事方式不同,出來的效果也迥異。有人僅僅是利用了新聞素材,而去為戲劇效果服務;但海爾處理“文藝”與“事實”的手筆,常引來好評:認為他的作品既引人入勝,也能引人嚴肅思考。比如海爾曾寫過一部戲劇《墻》(Wall),以他自己獨步加沙西岸的經歷為素材,全劇裏,他讓主角在獨白中回憶幾天或幾個小時內發生的事。而且在今年初于皇家宮殿(Royal Court)上演出時,海爾兼當了演員。劇中引人入勝的,是在這樣貌似乾癟的形式上,作者如何僅僅利用語言,去同時表現齣戲劇性和劇作家自身的觀點。而海爾的處理,一般給人感覺聰明、敏感又犀利。
海爾正在創作的金融危機新劇,預計會在今年10月開演。到時,距離全球經濟陷入低迷,將已有一年。戲劇的導演將由安格斯•傑克遜(Angus Jackson)擔綱,他與國家劇團已有過多次合作,以前曾執導過埃爾米納(Elmina)的《廚房》(Kitchen)和《修補》(Fix Up)。
戲劇《墻》
《客西馬尼》劇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