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攝影的誕生:一項法國的發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4-25 15:32:45 | 文章來源: 首都博物館

 攝影的誕生:一項法國的發明
       展覽時間:2007年4月12日——5月12日
       開館時間:9:00—17:00(16:00停止售票,週一閉館)
       展出地點:首都博物館 地下一層臨時展廳(A廳)

 

這是一個很出色的展覽,它向我們講述了法國人尼塞弗爾·尼埃普斯發明攝影術的歷史。展覽共分為十個單元,展示了一位天才大師如何同時將藝術與形式、美與技術凝聚在一起。

第一單元  發明

1765年3月7日出生於索恩河畔小城沙隆的約瑟夫·尼塞弗爾·尼埃普斯代表著那一代發明家,他們以聖西門主義的觀點對待社會和經濟、藝術和技術,上天和下面的世界在他們眼裏是同一的。

1816年,尼塞弗爾·尼埃普斯開始第一次攝影試驗,結果(1818年)成功地將最初的圖像固定下來。

1827年的倫敦之行使尼塞弗爾·尼埃普斯的發明得到了承認,也把他從被徹底遺忘的厄運中解救了出來,但這次旅行本身又概括了這位攝影術發明家的失敗: “當時的介紹只強調了改進印刷手段的價值——而對此大家已經有所了解——世界第一部照相機卻沒有把它看作一種個性化的藝術,因此無法吸引公眾的想像力。 這就是尼埃普斯失敗的原因。”(萊瑞·沙阿夫)歸根結底,以改善複製技術為目的而設計和發明攝影術導致了他的失敗。

1829年尼塞弗爾·尼埃普斯和達蓋爾結盟後,他所進行的大量支援手段試驗表明他只有一個執著的念頭:捕捉形象,用最好的支援手段將其複製出來。

第二單元  達蓋爾照相法

路易·雅克·曼代·達蓋爾(1787-1851),是畫家和劇院布景師,也是當時巴黎藝術界的名人。

1827 年,通過眼鏡師查理·舍瓦利埃,他知道了尼塞弗爾·尼埃普斯的研究工作。在1829年底,達蓋爾和尼塞弗 爾·尼埃普斯決定攜手改進後者的工藝。四年後,尼塞弗爾·尼埃普斯不幸去世,達蓋爾一個人繼續研究。 最終,他成功地研究出達蓋爾攝影法:選擇特殊目標,拍攝不可複製的、獨一無二的作品,其精確度令當代人深為震驚。1839年8月19日,這一研究成果在法國社科院會議上被宣佈,之後立即迷倒公眾,照相館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當時人稱之為“達蓋爾狂”。與此同時,人們開始帶著這種工具探索地球,它很快就成為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和商人們不可或缺的夥伴。

第三單元  卡羅照相法:底版的革命

在19世紀初致力於利用光的作用複製形象和利用光敏度的攝影先鋒中, 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1800-1877)佔有特殊的地位。他成功地將底版上的形象固定到相紙上,用惟一的一張假底片複製出幾十張照片來,這種負正系統程式被稱作卡羅照相法,它成為以後一個半世紀攝影發展的主流。1844年,塔爾博特出版了第一本圖文並茂的書《The Pencil of Nature》(《自然之畫筆》),該書發表了24幅作者拍攝的照片,並配有大量説明文字,解釋了這種別開生面的創作。今天,卡羅照相法已成為照相術的同義詞。

第四單元  火棉膠濕版法 :使影紋更清晰,照片更普及

1848年,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爾切爾發明瞭火棉膠濕版,一種玻璃片上的底版。該工藝兼具達蓋爾法的精細和卡羅法的方便複製,這項技術在攝影行業中獨領風騷三十餘年(1850-1880)。在此期間,肖像攝影藝術迅猛發展。19世紀70年代,火棉膠濕版法受到了玻璃幹版的競爭,並在1880年前後被工業生産的溴化銀幹片取代。

第五單元  探索多極世界  積累文獻

攝影以多種形式滲透了到世界各個領域,收藏家的相冊、水手們的紀念冊、傳教士的説教圖像、報刊類出版物等等,攝影作品隨處可見。當然,這些影像大部分是對外部世界的記錄,它們不僅具有意識形態的意義,還具有美學意義和文獻意義,有助於人們理解西方和世界其他地方之間的關係。

第六單元  溴化銀乳劑終於使我們捕捉到了瞬間動作

捕捉動作、固定瞬間一直是攝影術的追求,英國人理查德·裏奇·邁多克斯從1870年即著手研究這項技術,80年代最終完成。溴化銀做的新底片給攝影實踐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改變了表現動態物體的方式。現在,用自動快門拍一張照片幾分之一秒即可完成。溴化銀底片可以工業化生産,方便了攝影,加上新出現的小型手提相機,吸引了眾多業餘愛好者。在即將進入20世紀時,電影和其他動態攝影也都依靠溴化銀快照技術。

第七單元  攝影的主題:人體

不論是拍攝人的肖像、裸體,還是拍攝簡單的人體形象,攝影歸根結底受人體限制。拍攝只是表達人類將自身肉體和肉體的特點納入一個很難描述的目標——追求永恒的思想中,換言之,它表明瞭人類對死亡的恐懼。這種手段之所以不可或缺,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自我安慰,可以使已不復存在的、神秘的時光倒流,如幸福的年輕時代、和諧的家庭、豐收等等,尼塞弗爾·尼埃普斯就這樣重建了與地下世界的象徵性交流。

第八單元  如何利用光學和化學自娛:攝影消遣

19世紀初開始的科普浪潮向廣大群眾敞開了攝影試驗的大門。到19世紀末,攝影術已達到相當簡化的程度,於是出現了業餘愛好者們自娛自樂的攝影作品,如潛水攝影、俯攝、照片剪接、變形圖像、歪像、二次曝光作品等等。二次曝光這種特技主要用來拍攝所謂的“幽靈”,以區別“幽靈”和其他鬼神的不同。這些由業餘攝影愛好者創造的種種拍攝方式給了後來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的前衛派以極大的啟迪。

第九單元  立體感和模倣的魅力

立體攝影術是利用雙眼視覺的差別來造成立體感。立體的影像好像在迎接我們,變得越來越逼真。這一攝影術所表現出的各種驚人效果使人們長期以來對立體攝影非常著迷,激發了人們去探索幻覺的深度。1890年至1930年間,業餘愛好者們用雙鏡手提相機廣泛地進行立體快照。20世紀中期,立體攝影又被運用到彩色膠片的影像上。

第十單元  色彩——按照我們的意願表現世界

1839年,當攝影術的發明公之於眾時,所有的人都發現影像缺乏顏色。近150年來,“拍攝”彩色的工藝已越來越複雜,但玩的把戲始終不變:用著色的辦法來拍攝五彩繽紛的世界。從一開始直到數位時代的今天,彩色攝影讓我們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這些眼鏡隨著顏色的使用方式而演變,一種色調似乎象徵著一個時代。1907年,盧米埃爾公司首先推出了一種新的攝影用盤子,可以用普通的相機一次攝取彩色影相,色彩對於普通大眾已經不再可望不可及。彩色照相法獲得商業成功,並統治市場近30年。這種工藝再現的顏色由其特定技術構成決定,攝影師們用它表現色彩濃重的主題。

 

展覽時間:2007年4月12日——5月12日
       開館時間:9:00—17:00(16:00停止售票,週一閉館)
       展出地點:首都博物館 地下一層臨時展廳(A廳)
       主辦單位:首都博物館、法國文化中心、法國尼塞弗爾·尼埃普斯博物館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浮生》——李悅攝影展
· [專稿]萊納斯•理卡德先生攝影作品展
· [專稿] “蒸汽”黃慶軍攝影展
· [專稿] 《在》—陳農攝影個展
· [專題] 巴倫西亞現代藝術中心館藏實驗攝影作品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