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踢腳》中國當代藝術展
顧振清
主題闡釋:點個“二踢腳”!
“二踢腳”,又稱爆竹。點燃後發出一聲炸響,躥入高空,再炸一響。在中國傳統的民間文化中,無論逢年過節,還是紅白喜事,都喜歡點個“二踢腳”! 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熱在世界各地的持續升溫,一方面,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們紛紛奔波在各種不同的國際展會之間,已經成為全球藝術圈最為忙碌的一群。他們作品的價格在國際和國內藝術市場上飛速飆升,以致泡沫隱現。然而另一方面,中國當代藝術對本土社會文化推進所構成的影響力還遠遠不夠,自身的文化主體性建設還流於空泛,甚至還未建立起長遠發展的框架和支撐點。於是,有一種聲音來自域外,説中國當代藝術尚不能稱為當代藝術,僅僅是一種“前當代藝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當下,已有二十多年曆史的中國當代藝術已經發展到了至關緊要的階段,重新洗牌在所難免。其中,中國當代藝術主體性的自我肯定、自我言説是一個十分關鍵、緊迫而又不可回避的問題。 在當代藝術的遊戲規則不斷被人習得、總結並奉為圭臬和教條的時候,不少中國藝術家也一直在做進行偶像破壞的“反骨仔”。對歐美當代藝術的模糊認知和對下意識反應的倚重,構成了1990年代中國藝術家進入前衛藝術核心地帶的一種導向。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一些生猛、鮮活、粗放卻頗具實驗精髓的作品開始出現,難以定義幾乎是它們的基本特徵。然而,正是這些越界探索經驗的不斷累積,使得當時的藝術圈在一步步的被動接受中成長起來。不按常理出牌,漸漸成為一些中國藝術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他們的工作也漸漸構成了中國當代藝術邏輯推進的一部分。但是,當時他們的價值支撐大多來自歐美社會,劍走偏鋒的打“中國牌”現象也就屢見不鮮了。 2000年前後,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藝術社會與全球藝術社會開始了軌道對接。中國藝術家在獲得國際社會有限認同的條件下,變身為積極參與許多國際交流的一股新興力量。從中國出發、當代文化輸出和本土化推進、搭建文化主場這種在行動中形成的雙向觀念,也使中國當代藝術悄然啟動了建設自身文化主體性的進程。中國專業美術館、畫廊、收藏基金的興起,促進藝術生態鏈中的內迴圈的建構,與外迴圈有相輔相成之效。由此,中國藝術家在面對並回應社會現實問題時,得到更為暢快的呼吸,積聚的能量有所噴發。從近年來的創作實踐可見,中國當代藝術正在走出意識形態的壓倒性影響,復歸為人類社會貢獻其精神創造的本來屬性。對一些中國藝術家而言,歐美當代藝術正在下課,一個學習、拷貝外來語法的課程已然終結。現在應是他們盤點一下自身經驗以備他人來學習的時候了。他們對既有的當代藝術方法、形式和觀念抱有一種徹底的懷疑精神,在創作思路上出軌,保持感性的銳度,以突破藝術既有定義的邊界。有時,他們甚至不惜割斷自身藝術的上下文,在無法定義的線索上重燃藝術的原創激情。憑藉後發優勢,中國當代藝術其實已經在扮演反省當代藝術現實、批判全球流行文化的角色。在他們的背後,當代藝術的本土社會響應面正在不斷拓展。本土資源的喂食和調理,反過來也使藝術家的自我表達和自我肯定擁有了更為廣泛的文化後援和價值支撐。其實,年輕的中國當代藝術已有充分理由以特有的文化貢獻刷新其國際影響力。 既然在建設中,那麼,一切主體的變局應在意料之中。但中國當代藝術的變局會再次出人意料?在人類的精神家園中,雖然悲觀者總比樂觀者正確,樂觀者總比悲觀者擔更大風險。 面對這樣的變局,點個“二踢腳”!是想搞個動靜,在藝術市場高唱入雲的當口,提醒並喚起人們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創造本質的注意和關切。 點個“二踢腳”,昭示過去的已過去,該來的就來吧!
《二踢腳》中國當代藝術展 展覽作品
《二踢腳》中國當代藝術展 展覽簡介
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