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天使-隱形的翅膀》
清澈的童聲與飛揚的翅膀,開啟了慈善音樂晚會的第一樂章。潔白無暇的舞臺上,顆顆純真的愛心在天使之翼的庇護下,徜徉、成長。
《動感的瞬間》
時代的節奏,挑戰肢體的極限┉舞的流動,舞的哲思,演繹出人生的真諦。
《春江花月夜》
此曲根據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約在1925年,由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和鄭覲文首次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之後,又歷經多次整理改編,更臻完善,本次音樂會表演的是琵琶古箏合奏的版本。全曲力圖描繪了月夜江南的迷人景色,旋律委婉、樂感流暢,猶如水墨長卷,素淡適宜獨具朦朧雅致意境。
傣族舞蹈《月光•女人》
月光流瀉在山林上,靈巧的剪紙舞動在筒裙上,可愛的傣家姑娘呵,把心中的愛告訴了天上的月亮。
經典芭蕾《卡門》選段
由世界三大芭蕾編導之一羅蘭•佩蒂創作並演繹。
遊走于古典和時尚、民樂與搖滾之間,舊金山芭蕾舞團首席舞者譚元元,展露蛻變之後的激情與美麗。
現代舞《海上探戈》
曹禺劇作《雷雨》,在慢三拍的舞步中,疾書著一個世紀的憤怒。以蘩漪的命運悲劇為腳本,金星用音樂和身體編織出感人的探戈復調。
交響樂 歌劇《卡門》序曲
法國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創作的歌劇《卡門》中的前奏曲, 是該歌劇中最著名的器樂段落。
《拉克美》選段〈花之二重唱〉
三幕歌劇。德里布作曲。法國文學家貢迪內(E. Gondinet, 1828~88)和吉爾(P. Gille)根據貢迪內的戲劇《洛蒂的婚姻》(Le Mariage de Loti)撰腳本。1883年4月14日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同年在巴黎出版。劇情梗概:印度婆羅門祭祀之女拉克美和英國軍官傑拉爾德相愛。因拉克美之父憎恨英國人而刺傷傑拉爾德,幸獲拉克美及時搶救。傑拉爾德奉命隨將軍參加英印之戰,拉克美服毒自盡。
小提琴協奏《梁祝-化蝶》
此曲1959年由何佔豪、陳剛聯合完成並首演。此曲是一部選擇了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説為題材,吸取了越劇曲調為素材的單樂章代標題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從原傳説故事中擇取了“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作為樂曲結構中三個主要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小提琴的演奏上,即用了我國民族樂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聽起來別有風味。
美聲男高音《我的太陽》
此曲首演于那玻里民歌節,演出後即流傳開來,成為最耳熟能詳的義大利歌曲之一。在沙翁的《羅密歐與朱利耶》中有這樣兩行詩:“是什麼光從那邊的窗戶透出來?那是東方,朱麗也就是太陽。”此曲的歌詞作者卡普裏就是根據這樣的立意創作出這首歌的歌詞。而音樂方面,作曲家卡普阿以富於歌唱性的中音區曲調,讚美燦爛的陽光和藍色的晴空;而後半部分,則以奔放熱情的高音區,傾訴對心愛的人的愛慕之情。
《柴可夫斯基NO.1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作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與貝多芬的D大調、門德爾松的e小調、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這首樂曲的特色不但充分發揮了主奏小提琴絢爛的近代演奏技巧,展開了色彩豐富的管弦樂,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協奏曲更新鮮的韻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國民謠的地方色彩,獨特的充滿哀愁的優美旋律,作成了格調新穎、獨特的作品。
由於這首樂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羅作曲的《西班牙交響曲》的激發而作的,所以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兩者之間有著共通的構想。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部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氣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現了俄羅斯人民的樂觀主義精神。這首樂曲當初相當不受世人歡迎,然而歷史最終證明這是一首絕無僅有的音樂傑作,在音樂舞臺上久演不衰,成為許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D大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規模宏大的第一樂章表現了生活的樂趣。具有俄羅斯民間音樂的寬廣氣息和明朗悠揚的詩意。其主部主題具有動人的歌唱性,體現了俄羅斯歌曲寬廣動人的氣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第二樂章,短歌,行板,g小調,3/4拍,三段體。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稱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摯動人,略帶傷感。仿佛從遠處傳來一陣悠揚的歌聲,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氣息。
第三樂章,終曲,活潑的快板,D大調,2/4拍子,迴旋奏鳴曲形式。主題令人有俄國風激烈地敲擊之感,是屬於俄國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種。以很強的節奏,快活地進行,宛如一幅人民歡慶節日的圖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