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簡單地説是西藏的卷軸畫。根據記載,西藏在七、八世紀時就開始繪製唐卡,這種做法源於印度説書、講故事時懸挂圖像,逐一指點、宣講的習俗。但從目前所見形式看,唐卡似乎更多地受到漢地繪畫藝術的影響。絕大多數唐卡表現的是藏傳佛教的主題;也有很少一部分表現其他題材、服務於其他內容。其張挂展示的方式也與佛教儀式有莫大關係;收存時有一定的規則,需由下向上卷成一束,否則會被視為褻瀆神聖。
對於藏傳佛教僧尼們來説,唐卡乃是修行時必不可少的用具,禮拜唐卡可獲功德,同時也要通過觀看唐卡、引發關於佛像義理的聯想。同樣地,在家信徒也要請畫師繪製唐卡並加以供奉,有人還親自作畫,奉獻給寺院裝飾殿堂。最壯觀的則是節日和法會時的曬佛儀式了,僧人們將寺院中珍藏的唐卡取出鄭重展示,向民眾及香客展現凈土世界的光輝,佛陀祖師的偉大,或説或唱,載歌載舞,場面隆重而盛大。平常室內供奉用的唐卡一般不逾一米,但曬佛時展開的巨幅唐卡能夠鋪滿整整一面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