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衛·霍克尼走紅中國,成了當代餐桌上一道不膩的甜點。在朝野標榜自主創新的當下,最具自主品格的美術界朝拜霍克尼,至少有下列多項現實的理由。
1,他的畫面通俗輕鬆,悅目賞心。排除了內涵和思想,具有時尚般的亮麗,而時尚從來是現實世界的寵兒。
2,風景寫生重新被看重的中國畫壇,見到出自寫生的霍克尼,仿佛失聯者找到了救星。
3,霍克尼大談技法,正是照本宣科的美院師生關注的話題。
4,反過來看,朝拜是對中國學院派和當代藝術黔驢技窮的厭煩。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儘管攻出來的總是珉。
6,霍克尼是貢布裏希評論過的藝術家。貢布裏希的著作被人奉為畫壇聖經。霍克尼名聲大振,同貢氏學術統治大半個中國藝壇直接關聯。
7,霍克尼聲稱自己受惠于中國畫透視法,調動了愛國者們的自豪感。
8,當代藝術批評界的高手聯手推介。
9,年輕畫家不知道八五新潮曾經關注過霍克尼,以為是新發現的名流。
10,霍克尼不斷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感覺青春未老,能引發學子們的好感。
11,按霍克尼的自述,手繪似乎比佛教徒旋轉經筒更有益於身心。
12,霍克尼熱衷的攝影現已普及,相關的電腦製圖技術大家都感興趣。
13,其作品簡明艷麗,在手機螢幕上也清晰可辨,不像中國畫家的圖像複雜囉嗦,縮小成手機畫面後瑣碎不堪。
14,電子傳播手段對霍克尼的影響産生了放大效應。
15,霍克尼同性戀經歷與中國大學校園的同性戀暗潮,一拍即合。
霍克尼進入798之際,我正在太和畫廊主持樊洲的個展。路過霍展展廳時,我同友人們邊走邊聊事,忘了扭頭去看展廳。不是有意忽視,而是下意識遺忘的結果。三十年前我曾關注過霍克尼,包括他的繪畫和照片拼貼。浙江美院不少學生也曾模倣過他的畫風。一晃三十年,當年對他的欣賞變成了而今對他的朝拜。
中國文化和藝術始終尊崇西方的情結,至今持續了幾千年。
中國的人文初祖名叫伏羲,可是他沒有中國血統。國人通稱炎黃子孫,始祖是晚出的炎帝和黃帝。我推究伏羲是埃及法老的兒子,如同來華的印度達摩、義大利的利瑪竇和蘇聯的李德一樣,屬於廣義的傳教士。埃及王族為了血統的純正,實行兄妹通婚。相傳史前時代,埃及王后懷了一對龍鳳胎。二人長大後,離家出走,私奔東方,不知所終,我以為到了中國。遠古沒有海關,從埃及經過兩河流域到達甘肅天水,騎馬穿越橫亙西亞至東亞的草原,迎著太陽,日行百里,用不了很長時間。史稱伏羲生於天水。生不必特指出生,也可以説生事。伏羲作為牧羊人的首領,被翻譯為庖犧、宓犧、宓羲等多個名字。甲骨文同伏羲有關的字,比如美、善、義、羌、姜,字根都是羊。伏羲後人形成羌族,活動範圍在甘陜寧川一帶。四川岷江中游三星堆出土的金手杖,本是埃及法老的權柄,考古發現僅此一例,我認為同伏羲部族有關。《列子》記載的華胥國,在西距弇州千萬里的地方。華胥國的男孩叫伏羲,女孩叫女媧。女媧手持圓規,畫圓的工具;伏羲手持矩尺,畫方形的工具。它們是遠古科學的成果,如同現在的滑鼠和鍵盤。
古往今來,中國人始終在頑強地朝拜西方。漢朝以前是西王母,漢朝以後是佛教,近現代是基督教。漢畫像石中的西王母,地位比伏羲女媧還高。佛陀的理想國有三處:釋迦佛的娑婆世界,藥師佛的東方凈琉璃世界,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國人最愛西方極樂世界,以致用五筆打字,只有阿彌陀佛能作為一個詞打出。我一向懷疑華人的體內有傾向西方的基因,如同草履蟲有向光習性一樣,否則不能活。
以上是我多年來給博士生們講國學時的意見,無人反駁。反駁需要翻閱數以千計的考古報告和數以萬計的文獻資料。時光如果倒退二十年,我會去鑽研埃及學、亞述學、波斯文書以及死海古卷,證實或證偽我的推測。
中國藝術界朝拜霍克尼的第二大深層原因,在於盲從和迷信。面對世界和面對藝術,國人習慣於用別人的意見來思考,用別人的眼睛來觀看,用別人的手來指揮自己的手,為別人活著,為名流活著,為大人物活著,為老祖宗或老外們活著。這種生存習慣,固然不是中國的專利,在中國卻牢不可破。凡是著錄過、評論過、標榜過和表彰過的藝術家,哪怕是二三流人物,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被拔高而變得神聖。顧愷之的作品摹本,不比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和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無名氏繪製的漆底油畫出色,可是他是皇帝身邊的大臣,作品不斷被後人抬舉,抬舉到的畫祖、畫聖的位置。蘇軾的《竹石枯木圖》,畫得很業餘,也沒有什麼言外之意,可是他是禮部尚書,唐宋八大家的頂尖人物,歷代畫論往往無原則地為他的畫加冕。董其昌畫畫,一生都在摹倣古人,筆力孱弱,可是因為是太子太保,皇帝的老師,其畫風竟然影響明清畫壇二百年。
二十世紀以來批判中國傳統,畫壇的迷信轉向西方。西方現當代知名藝術家,成了中國畫壇頂禮膜拜的對象,霍克尼只是其中之一。離開了這些對象,中國年輕人立即失去方向。幾乎不需要追蹤調查,沒等霍克尼有離開中國,就會有更多的人開始摹倣他,有人甚至會終生委身於他。這是中國藝術界不斷上演的平庸的連續劇。儘管模倣不斷在換對象,模倣本身始終沒有變。
中國啊,人類畫壇的大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