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時代,哲學的統攝範圍愈加豐富,分支也愈加多樣。像資訊哲學、科學哲學、生態哲學、發展哲學、工程哲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新興的子學科長成。不可謂不是一種哲學大繁榮的局面。然而,哲學作為理性的先導,它的動作使我們不得不警醒于理性主義的恣肆。一方面,哲學越是過多地專注于細微繁冗的局部,沉浸于經驗生活的零零碎碎,它也就越是遠離了自己引領時代精神面貌的使命,有學科異化的危險。畢竟本真生活的貼近要求的是對經驗生活的總體性認知。另一方面,哲學所趨向的這些前沿領域少有對感性的喚起,有隨波理性主義大潮之嫌。要知道,我們時代最大的挑戰就是對理性的過度自信,對科學與技術的濫用,人性與生活都缺失了一份淡然與自足。而哲學應有這樣的抵制擔當。
可以觀察到的,哲學從兩個方面對這種狀況作出了回應。一是在探索的內容上,它平衡理性與感性的分量,並強調了哲學的感性回歸與人本首屬。也是由此成就了浪漫哲學、生存哲學、詩化哲學等賦有感性特徵的哲學向度。不過,遺憾地是,此一回應還僅是哲學在研究內容上的補足,它沒有關注到哲學訴求的先天缺陷。哲學從質性上首先是一種邏輯思維方式,其次才是一種系統的世界觀或其他什麼。而這就決定了哲學對理性的天然偏愛與自然依侍,研究內容的調整並不能從根源上或者説有力地約束哲學自身的異化。二是在探索的視野上,哲學的學科自省開始受到重視,哲學本身開始作為研究的對象。應該説,從學科特性上審視哲學的使命與缺陷是攫取哲學生命力與抵制異化的有效起點。然而,好的起點也要有足夠的後勁與恰切的方向。上世紀80年代前後我國學者于光遠、錢學森提出的“哲學學”就是這樣一種學科自省的嘗試。但是由於哲學學的學科實踐沒有把準感性訴求的時代脈搏,最後也沒能深刻展開,唯存蒼白的體系。西方的分析哲學、語言哲學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説是一種學科自省。只是這種學科自省仍然沒有甩開理性的包袱,反而愈陷愈深。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揭示當前哲學學科發展中的可能誤區,籌謀我們時代哲學的新走向。而且正如題所示,我們認為開展哲學藝術學的探索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所謂哲學藝術學,是在確信哲學是一門藝術的前提下,通過藝術學的研究方法解構、重構哲學思想、哲學方法、哲學史等哲學材料,對哲學進行感性詮釋的一門學科。英國丹迪大學的哲學教授庫珀較早地提出並闡釋了“哲學藝術”的概念(可見於上個世紀90年代庫珀教授訪問上海社會科學院贈送的論文手稿中)。他點題的原話是, “我們應該把哲學家看作是藝術家,把哲學看作是藝術。或者至少我想表明,有一種哲學藝術”(N.庫珀:《哲學藝術》,哲學譯叢,1992)。而且很重要地,庫珀教授關注到“思想和行為的結構”、“圖景構制”在把握哲學藝術特徵上的重要性。此二者應該説已經接近了藝術造型的理念。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一者庫珀教授的哲學藝術更多是一種美學視角的考察,而且他沒有指出其適用藝術學研究方法的可能,二者庫珀教授也沒有從時代擔負與學科發展上指出哲學藝術作為一門學科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首先我們可以確認,哲學與藝術之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表達鴻溝。哲學表徵的是理性的流溢,藝術表徵的是感性的凝塑。哲學傾向於在複雜性中呈現簡單性,而藝術傾向於在簡單性中呈現複雜性。這是兩種不同的經驗生活的方式。它們有著各自的表達優勢,也有著各自的表達缺陷。然而這卻不妨礙它們能夠找到一個融洽的結合點。哲學是一種發揮想像力,並從哲學家的行為、思想文本中表達出這種想像力的活動。它與藝術家創造藝術品的活動沒有實質的區別。文學藝術不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嗎?同樣都是文本創作,為什麼哲學不能成為藝術呢?當然,狹義的哲學文本還僅是哲學藝術的一部分。現在的關鍵問題是,繪畫可以通過線條、光感、意境等要素進行藝術表達,音樂可以通過節奏、旋律、風格等要素進行藝術表達,那麼哲學呢?要成為一門學科,它需要怎樣的藝術內容或形式?
不錯,“藝術”本身仍然是一個未有定論的術語。對於哲學藝術學,我們主張更具包容性、更具時代性的藝術內涵。在這一點上,德國藝術理論家瑪克斯·德索與烏提茲對一般藝術的認定、符號學家卡西爾與蘇姍·朗格對藝術之形式象徵意義的認可都很有借鑒意義。一般藝術的認定擺脫了單純的審美訴求,強調了藝術對生活經驗與體驗表達的多元。而藝術之形式象徵意義的認可則揭示了藝術圖景的結構要素在識別藝術內容上的關鍵性。有此,哲學藝術學實際上就獲得了內容與形式方面類型學探索的啟示。哲學內容的藝術表達可以是愛情、友情,可以是正義、民主,還可以是荒誕、虛空。哲學形式的藝術表達可以是悲喜劇,可以是古體詩,還可以是哥特建築。
作為一種交叉學科,哲學藝術學的研究方法可以是多樣性的。它有必要吸收哲學研究中的文獻考古、歷史比較、演繹歸納,也有必要模倣、移植、類比運用藝術學的研究方法。這裡我們不做過多的探討,包括哲學藝術學的研究體系也是,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還沒有充分細緻的闡釋準備。而且關於哲學藝術學,我們的目標很直白,那就是延展開形式邏輯(數理邏輯)-辯證邏輯-直覺邏輯(類似的模糊邏輯)-詩性邏輯這樣一種時代對哲學邏輯的演進訴求,並在此基礎上對理性進行感性的綁縛,使哲學探索兼顧到生活與人性的全貌,避免理性主義的扭曲。當然,感性詮釋也要尊重哲學發生的客觀性,尊重社會對哲學需求的多元選擇。總體説來,我們關於哲學藝術學的此一論説仍是有待開拓的,它也僅可作為一個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