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康:美術館學術與文化生成

時間: 2015-03-31 15:07:45 | 來源: 晶報

首頁> 資訊> 聲音

張子康現任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曾任河北教育出版社文化編輯室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藝術出版社社長。曾兼任今日美術館館長,《東方藝術》、《今日美術》雜誌主編。中國的美術館有哪些功能?它與公眾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美術館如何做到與社會産生互動,並産生長遠的文化價值?作為社會終身教育場所,美術館怎樣才能做得更好?3月28日,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子康先生做客關山月美術館四方沙龍,以《美術館學術與文化生成》為題,為現場觀眾分享了對上述問題的回答與思考。

美術館是幹什麼的?

是一個建立長遠文化價值的場所

講座伊始,張子康解釋了美術館的功能問題。在他看來,美術館是一個建立長遠文化價值的場所,“為什麼它是建立長遠文化價值而不是短線價值?因為它有一個藝術的波段理論,美術館建立的價值如果是短線,就會失去文化性的意義。假如一個美術館能夠建造這樣的長遠價值,我們就會覺得這個地方形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實施終生教育的場所。”

張子康先生笑言,他在英國時跟國外美術館的策展人交流,不少人最常提的一個問題是:你們在美術館裏把東西擺出來,這就叫展覽嗎?“他們特別不認可中國人在國外做這樣的一種展覽。比如説做一個文物展,我們把這些文物放在這兒,把標簽寫清楚,然後按年代排出來。我們就覺得這麼好的文物,這麼好的東西在你這兒展覽,怎麼學術界一直不認可?而對方則認為,你是一個研究機構,你是一個美術館,你做展覽的時候必須有你的研究,有你的立場,有你對一個藝術家或者文物的新的梳理並建立起一個新價值。美術館是通過蒐集老的知識激發新的能量,不斷地激發,這樣才能夠起到教育審美的作用。”

張子康強調,美術館一定要有自己的學術定位,有了學術定位以後再選擇符合其學術定位的藝術家。“為什麼要選擇符合你定位的藝術家,就是因為美術館會放大這個藝術家的價值,二者之間是緊密的關係而不是鬆散的關係。一個展覽如果跟美術館的定位不能形成關係,它一定是沒有長遠效應的,展完就完了。”在張子康看來,美術館是具有放大社會價值的場所,如何讓一個獨立的個體創造的作品轉換成社會價值,這是美術館最重要的一個功能。

張子康特意提到傑出的西班牙畫家安東尼·塔皮埃斯,他被讚譽為“材料的魔術師”,其作品都有他對生活、對社會的理解,他的作品中的符號如十字架,都與藝術品有關聯。“我在 1997年去找他,他跟我講他的作品,每一件都有故事,都有他對歐洲文化,對於生活的、社會的一種理解,包括他的作品中的十字架,他永遠在解讀這個東西,讓這個符號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張子康説,做展覽必須考慮到如何能夠呈現這個藝術家的價值,比如展出安東尼·塔皮埃斯的作品,要呈現出他對生命的崇尚,對善良的熱愛,從而通過他作品中的十字架這個符號,通過美術館在社會上放大,起到社會藝術教育作用。“從其功能上和定位上來看,全世界的美術館都把學術研究看得比較重要,還有藝術教育、藝術推廣、收藏體系的建立,等等,這些都是並重的。美術館不光是做展覽,還有學術研究、教育、收藏、展示這樣的一些功能,加在一起才是一個美術館的完整體,才能完成美術館整體價值的建造。”

中國的美術館存在哪些問題?

在與現場觀眾互動環節,張子康談到了目前國內美術館的整體狀態和存在的問題。

就國家美術館而言,他坦言,“我覺得國家體系的美術館偏重於一種服務功能,因為國家美術館現在呈現的是一個國家整體的精神,在這當中各美術館不斷地在想辦法獲得更多的觀眾,起到美術館這個公共空間放大價值的作用。但是在這種發展當中,人才建設可能還是有很多的欠缺,專業化與功能化完善這兩塊,整體來説做得特別好的館很少。”而談到民營美術館存在的問題,張子康指出,民營美術館既有做得非常學術的展覽,也有非常商業的展覽,有一種商業跟學術的較量,這種較量在某種程度上跟國家體系的美術館不一樣。“民營美術館有非常大的複雜性和多層面性,存在的問題是,我們國家沒有對民營美術館整體的政策體系,他們各自在想各自的辦法。雖然叫美術館,但幹了其他事也沒人干預。就像這個市場你賣多少的假畫也沒人管,而在國外你造張假畫就犯法。所以,民營美術館的專業性和規範化是需要完善的。”如今,各地美術館的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但是在張子康看來,美術館的定位出現問題了,“美術館要找到自身的定位,要建立自身的高度。美術館的功能是要建立長效價值體系的,我覺得國家對美術館的要求是看你的價值體系,你有多少藏品?你真正把藏品曬出來有多少價值?你可能有幾萬件藏品,但是可能最後只有一千件有用的,這就失去了整個收藏的意義了。”

如何讓更多人走進美術館?

要有良好的體驗互動

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美術館顯得頗為高高在上,與公眾的距離有些遠。對此,張子康先生認為,這主要是教育資源的建立不夠系統化,在中國,孩子們在美術館上美術課沒有體系化,沒有課程講授完整的美術史,完整的流派以及個案研究。“比如説所有的小孩要了解中國美術發展史的話,如果在美術館能夠完成這個教育,那他就不得不去美術館。如果美術館沒有建立這個最高點,那小孩一點學習的慾望都沒有。中國美術館的教育價值的建立、陳列館的建立以及美術館各種活動的高度,這些與國外的美術館都是有差距的。”另外,在張子康看來,國內美術館不大注重有品質的體驗互動。他説,有些美術館偏重於娛樂好玩,讓來到這裡的人感覺如同是去公園消費,這類美術館沒有最根本的東西支撐,就做成了兒童體驗場所。“我覺得,美術館裏的每一樣東西最好都是孩子們在家裏看不到的,我們要真正讓這裡面每一件東西都能夠起到教育的作用。如果美術館裏的每樣東西都有靈魂,就會吸引到越來越多的人。如果孩子玩兩次沒興趣了,他就會不玩了,他會厭煩來美術館。所以,美術館要不斷地挑戰新的東西,比如國外的一些美術館會在電子互動上做很多工作,孩子們在ipad上畫幅畫,立刻就在美術館內的大螢幕上播放出來,這樣,孩子們就會有更多的興趣來參與。”張子康強調,上述兩個方面的建議,都必須做好,這樣,才能真正讓大眾進入美術館,如果只做一頭的話,就會有所欠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