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藝術家是藝術圈中潛力無限的動力群體,在未被藝術市場關注的時候是處於弱勢的底層藝術創作者,在曾經的圓明園畫家村、宋莊聚集了一大批青年,落魄、窮困、機遇難求……是這些追夢青年藝術家的標簽。然而,在藝術市場發展趨勢良好的今天,青年藝術家正逐漸受到應有的重視,縱觀2014年的各項展覽,圍繞青年藝術家的大型展覽比比皆是,更有連續幾年舉辦成為品牌項目的展覽,似乎青年藝術家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時候。
2015年1月14日,築中美術館舉辦了“天天向上”2014年度名師提名展學術研討會,會議由彭鋒主持,到場嘉賓有:提名展導師王克舉、閆平、王端廷;國際策展人菲利普(Filippo Fabrocin);北京畫廊協會副會長林松;藝術客雜誌主編王靜;青年藝術100策劃總監宋繼瑞;匡時拍賣油雕部李莉及部分參展藝術家,會議以“青年藝術家的創作與成長”為主題進行了3小時的交流研討。
參與討論的嘉賓既有學院的導師,也有畫廊主、策展人、媒體人等,他們的身份角色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同。從外在因素來看,近些年藝術市場的發展情況良好,青年藝術家們同樣在其中分得了一杯羹。菲利普先生講到,中國的青年藝術家的畫價普遍要比別的國家要高,一個還在讀書的青年藝術家的畫價已經開到了30萬。李莉也提到,在2014年匡時的秋拍當中,許多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價格都拍出了個人歷史新高,在百萬以上,而一些早期藝術家的作品卻受到了冷落。藝術市場呈現的結果往往是最直接也最醒目的,但相對於市場的交易環節,前期的展覽是獲得關注度的重要展示平臺,專注于青年藝術家們的展覽才是挖掘千里馬的伯樂。2014年當中,除了大家眾所週知的品牌項目,築中美術館的“天天向上”名師提名展,“青年藝術100”,偏鋒新藝術空間的“A+A”計劃,保利藝術的“學院之星”,“CAFAM未來展”等展覽之外,還有眾多青年巡迴展、新勢力新人展、大學生藝術博覽會、青年藝術家個展等。豐富的展覽計劃給予青年藝術家們更多的曝光機會,無論是剛走出校門的學生還是多年堅持創作的青年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平臺。
這樣遍地開花的展覽機會較之50、60後藝術家的青年時代是幸運的,如“蜜糖”一般,如此良好的開端會是成功的一半還是“開門紅輩輩窮”呢?首先,市場中存在泡沫現象,高價作品的藝術價值或者投資價值在長線的發展中能否起到作用,這雖然是畫廊、拍賣行需要考慮的問題,但對青年藝術家的影響頗大。菲利普先生提到中國藝術市場缺失畫廊這一環節,中國在引進西方藝術市場模式的時候並不是完全按照西方經過一系列發展之後形成的健全模式來操作的,而是“中國化”了,畫廊行業有名無實,本應起到引導消費、收藏、推廣藝術家以及避免製造市場泡沫現象的作用,在實際運作中,沒能有效的完成任務。近幾年藝術圈中的熱潮此起彼伏,也許和市場機制的不足有關。其次,展覽平臺大開,每年的展覽數不勝數,青年藝術家大量的參展必將會影響到個人的藝術創作,甚至停滯創作。宋繼瑞提到,青年藝術100曾經連續三年收到同一個藝術家的同一批畫,可見,這位青年藝術家在3年的時間中沒有創作出新的作品來,只能依靠存貨來維持藝術之路。在金錢利益和大量機會面前,青年藝術家不能迷失,需警鐘長鳴,對自己的藝術發展有清醒的認識,客觀對待藝術市場和各項展覽,保持個人藝術的持續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
藝術的外在因素只是影響作用,起到決定作用的是內在力量。導師們對於青年藝術家的提點不容忽視,閆平老師提到了“理想”一詞,青年藝術家需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不管現在身處何處都不要忘了要去的地方。藝術家有別於朝九晚五的普通大眾,他們能夠發現並提煉生活中的細節,能以與常人不同的眼光看世界、理解世界,而不被同化。堅持自我的特性,這雖然在需要圓滑處世的社會中不被看好,卻也是藝術創作中必須保持的,青年藝術家更要抵住種種誘惑和困境,守護理想,遵循藝術規律,完成自我探索的過程,形成個人對藝術完整的認知體系。會議中,多位嘉賓都提到了希望青年藝術家能夠堅持自己的藝術創作,這可以看作是長輩們對於晚輩的規勸,因為年輕,所以機會很多,因為年輕,很多事情都具有不穩定性,不再堅持,就與藝術漸行漸遠了。現在的知名藝術家也是從青年時期過來的,他們也有過困惑、潦倒、不如意,重要的是對於藝術有顆堅定不移的心。
青年藝術家們現在所受到的關注和推崇,不穩定因素太多,的確是擁有了更好的發展舞臺,前有市場開路,後有師長提攜幫助,但困境也是如影隨形,迷茫、焦慮、浮躁等情緒不可避免,機遇和挑戰總是相互依存的正反兩面,在任何時代都會存在。青年藝術家們唯有從認識自己出發,遵從內心的藝術追求,依靠點滴的積累,堅持理想,在最好的時代中做最好的自己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