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美術館和策展人的關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20 11:10:55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一直以來,中國主要的美術館大都是官方美術館,鮮有所謂策展人的説法,策展制度跟美術館産生關聯,到上世紀90年代末才有比較明顯的表現,那麼美術館跟策展人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在美術館裏面如何去理解策展人這樣一種制度?日前,在第二屆CAFAM雙年展相關論壇上,業界人士就此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

在整個20世紀現代藝術的演變進程中,美術館扮演了什麼角色呢?一方面美術館作為現代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標誌之一,把古代傳統的藝術精華和當下時代的藝術創造匯集起來,而另一方面美術館也因為不顧及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對應面,被指責為保守和陳腐的象徵。

策展人這一概念的出現,實際上是對美術館過去的展覽方式特別是展覽觀念提出挑戰。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如果説現代藝術涌現出很多黑馬,他們反傳統觀念,搞改革創新,那麼美術館就像套黑馬的韁繩,最後把這些黑馬都拉到美術館的墻上、空間裏,當做新的經典進行展覽。范迪安認為,美術館和現代藝術之間是一種博弈,但是到了20世紀後半葉,特別是20世紀後30年至今,應該説展覽策劃和美術館又是另一種博弈,這種博弈總體上來看是整個人類思想文化發展的一種標識。策展人會更多地直面藝術發生現場,直面藝術觀念和思想中那些最具有先鋒性、前沿性、挑戰性的東西,他們也極其敏感地捕捉藝術家創作語言上的探索,尤其是他們不以一種已經固化的體制來進行他們的展覽策劃,尤其是在當代藝術領域。當代藝術需要策展,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易英錶示,當代藝術是對穩定、平衡、和諧、普通趣味的一種破壞,是在制度、理性、國家機器、藝術形態之外的東西,有些得不到公眾的認識和理解,所以需要有人來策劃,有人來尋找場地,有人來在美術館空間以外讓公眾去參與去接受,甚至是強制性的接受,當代藝術發展道路就是這樣。

然而,美術館又是一個相對固定體制的産物,它有著自己的工作結構,有著自己的資金運轉包括預算開支以及不同館內機構組成所形成的組織機制,這個組織機制不會輕易改變,因為美術館是一個常設機構,自己內部構造相對來説比較穩定。展覽策劃則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性的活動,范迪安認為,在某種意義上美術館像個舞臺,而策展人像個導演,在舞臺總監與導演之間,通常會表現出一定的矛盾,這個矛盾不僅是一種技術性的矛盾,很多技術性的問題在後面都是觀念性在起作用。

美術館一方面要為展覽策劃提供充分的支援,然而另外一方面美術館也有著自己的文化訴求、學術特色,怎樣在展覽策劃中的機制性和美術館的訴求性之間建立起一種平衡,這對美術館尤其對館長來説更是一種挑戰,因為館長要按照自己的框架去尋找策展人,而策展人又不會與館長的思想框架完全一致,所以這裡面會碰撞出許多火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蕭山表示,在中國整個美術館生態裏面,有策展需求的還在少數,策展人要介入美術館生態系統在中國目前境況下難度很大,除非美術館有這樣的主動要求。

文\吳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