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高斯洋:中國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當代藝術美術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19 17:30:11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首先,我認為中國的美術館發展是與中國的政治文化和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只是在近年忽然有一個爆炸點,接二連三的私人美術館正式開館,且規模都不小。但像這種大型的美術館從動工建設到正式開館的時間也需要兩年甚至更多時間。如果算上創辦人的初期想法到開館的時間則會更長。所以從這點來説,我認為那些大型美術館的創辦人絕對不是腦門一熱,抱著“趕英超美”的心態去做的。這其中還包括:中國對美術館並沒有像國外具備一些成熟的優厚政策,這便需要相當雄厚的財力才有可能把美術館運營起來。當然,在運營經驗方面還欠缺很多,但都在向著國外學習和探索,畢竟“國情不同”是一個繞不過的問題。

其二,現今中國,美術館也逐漸被人們重視和接受,它對不懂藝術或未曾接觸過藝術的富人灌輸了“不能做土大款,可以用以建設品牌美譽度”的意識,對在校的藝術生來説不僅可以提供一些實習機會,還可以作為生産知識的觀眾,對普通人來説多了可以遛彎兒、看展覽、提高欣賞素質的空間。且不説展覽和館藏的品質如何,關鍵是你為大家建設了美術館,大家願不願意來看?譬如筆者做過以“月”為單位的調查,在北京東三環附近一個業內口碑非常好的私人美術館,除了開幕展當日前來參觀的人數多以外,之後基本上是每天平均3人左右。

其三,中國的富人也在把財富轉化為美術館。我想這與他們本身的素質及渴望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心態還是有很大關係的,無論他們的目的是什麼,至少在美術館的建設上,他們起到了帶頭的作用。雖然如萬達等“土豪”以噱頭廣告式的收藏方式來介入,但他們至少已經把公眾的目光吸引到了美術館和藝術品身上。

其四,我們的公眾素質也不比西方,這大多與藝術教育的缺失有關,這些大眾都知曉的原因就不在此贅述。

其五,美術館運營,資金仍是最大問題。巫鴻先生談到美術館的問題,最關鍵的是運作。其實,縱觀世界上那些一流的美術館,無一不是需要巨大的經費支撐,正是因為他們的資金來源渠道已經非常完善,所以根本不需要再為這個問題去花費很多的工作時間。而中國的美術館卻不行,單靠某個企業或單獨企業家,是很難支撐一所軟硬體都能達國際水準的美術館長期運營的。還有,只要有充裕的資金進來,筆者認為運作不是問題,可以聘用最好的、最具學術水準的同業專家來坐鎮,不相信會做不好。如果再出問題,那麼一定是所謂的“專家”有問題。

其六,美術館需要接地氣,更需要商業化。美術館的建設自開始至現在也沒離開過商業,古根海姆也舉辦過阿瑪尼回顧展,MOMA也爽快接受了優衣庫獨家冠名投資的“星期五之夜”贊助,商業活動為美術館帶去的不僅僅是贊助資金,而且還能以這種現當代藝術作品展覽的獨特體驗方式吸引更多的普通公眾,這其中也不乏有很多潛在的捐助者。更重要的是,國外的這些美術館一樣收大家的門票,而且很貴。美國也照樣兒有群眾抗議:“藝術回歸人民”“終止商業運作”。這就叫“貼地氣”:不需要討好觀眾,更不需要討好評論家,有自己的學術態度是一個好美術館的基本前提。

中國的美術館發展也是緊隨改革開放後這30年來經濟發展的路線,同時中國當代藝術完全也是這條軌跡上並行的一條線,未來的文化藝術發展必將是中國在經濟發展之後的重頭戲,政府、企業、藝術家等等,只要是藝術産業鏈的各個環節一起努力,相信中國一定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當代藝術美術館出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