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朱朱:星星畫會是當代藝術“原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27 10:41:19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無名畫會不太觸及現實

記者:以“原點”來命名“星星畫會回顧展”有什麼寓意嗎?

朱朱:星星畫會可以被視為中國現代藝術的一個原點。這個結論的産生有賴於星星的團隊方式、它所具備的事件性和歷史影響。早于星星也存在著一些探索現代主義風格的個人,這些個人或者説閃爍的星光無疑值得發掘和重視,但是,不像星星這樣具有標誌性。

記者:那無名畫會呢,從時代來説,無名畫會更早?

朱朱:事實上,當時無名和星星的成員都是同時參加兩個畫會。不過,兩個團體的氣質是不一樣的。無名畫會更像印象派、浪漫派沙龍式的團體,他們與社會現實不産生正面的接觸,氣質上更多地像古代隱士。星星有個主動、自覺意識去顛覆。無名畫會的藝術操守值得讚賞,但無論從氣質、態度以及作品而言,並不具備真正的現代主義前衛特徵。我們認為星星畫會是原點,更多地是從藝術語言或者語言上的革命來説的。此外星星的影響力,有賴於它當時的傳奇性和事件性。

記者:但有人認為星星畫會的作品很幼稚?

朱朱:當時他們比一般人更早地接受西方現代主義。但是那個時代,他們所受的影響也有限。應該説,文革以後西方的影響是共時、片段性、混雜的,反映到星星成員創作中也很混雜,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致,可能在兩三年內都會發生很大變化。拿來什麼,就吸收什麼。星星畫會是現代主義的雜貨舖。星星是政治性和藝術性交織著,勢必是粗糙的,很多東西都是面對著空白在拓荒。

“85新潮”更像“外省運動”

記者:你提到星星畫會是中國現代藝術的原點,但是現在當人們在尋找中國現代藝術之父時,更多提到的是“85新潮”?

朱朱:星星美展是更早在北京的現代主義運動,而85美術新潮是外省的現代主義運動,類似東北王廣義的北方藝術群體、南京的“超現實”。實際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是更早的現代主義運動,此後,西方現代主義都得到了感應。到85則是全國性了。

記者:那星星畫會的“原點”地位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認同?

朱朱:現在的藝術史,包括西方、中國,巫鴻、高名潞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肯定星星的意義和價值。

現在大家對星星的認識,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作為一場現代運動,星星開啟了後來中國藝術運動模式:自己組織展覽,露天展覽,並不是官方體制內的展覽。後來85時期各地的展覽,都利用可能的空間進行展覽。

此次,將星星當年作品和我的觀點展示在公眾面前,就是希望可以引起公眾的思考、評論和認識,至於定論是沒有一個人能做出來的。

記者:去年有無名畫會回顧展,最近又有尤倫斯的85新潮回顧展和栗憲庭的“1980年代當代藝術青島夢”,回顧80年代,是出於現代藝術發展的必然,還是市場的需求?

朱朱:在將近30年裏,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産生了認識或心理上的需要,中國當代藝術似乎可以歷史化,可以重新整理、評述。另一方面,當代藝術已經呈現非常大的商業化景象,回顧星星、85,這些充滿勇氣和激情的精神性的東西,對中國藝術未來的走向,是非常好的啟示吧。

旁觀者説

王明賢(美術史研究者)

“星星”是“重要萌芽”

無名畫會和星星畫會是在70年代初、80年代初,當時他們更多地從解放思想、藝術要衝破禁錮角度出發。到85美術新潮,則是全方位的,是中國當代藝術全國性的運動。星星美展是個很重要的萌芽,但是無名畫會又説他們更早,不過他們在現代藝術方面可能沒有星星美展那麼強烈。無名畫會、星星畫會、85美術新潮究竟哪個是原點,都沒有關係,大家怎麼説都可以的。

馬可嘉(無名畫會成員)

無名畫會更早

讓我説當代藝術源頭,我只能説時間上無名比較早。當時70年代有一撥人和官方泛政治化的美術追求不一樣,追求個性獨立、追求藝術語言的純潔性。無名是比較獨特的團體,在一起畫了十來年畫,在藝術追求上有差不多的方向。

由於星星畫會的露天展覽遭到干涉,藝術家們又提出“要藝術創作自由”的口號,讓展覽更具事件性,並受到媒體關注。高名潞和栗憲庭都屬於85新美術批評家,自然要回顧85。無名則被忽視了很多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