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2013年下一輪中國當代藝術高潮 新水墨或爭主動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03 17:17:53 | 文章來源: 收藏投資導刊

     2013年初在今日美術館潘公凱展覽開幕式上館長謝素貞也公佈了設水墨館的計劃,國內及香港地區的畫廊水墨展覽也有點比比皆是之態。那麼水墨能否再引中國當代藝術新高潮,水墨我們應該怎麼樣衡量?

水墨是否具有當下性和具有未來性的呢?中國當前有幾種水墨形態?

著名學者夏可君博士在談到對水墨的看法這樣表示:“當代藝術不再是這二十年之前的玩世、艷俗、卡通的那樣基本是模倣西方或者是對西方的複製、學習的中國當代藝術,而是反向與中國傳統的藝術有一個對接,如果能夠把這個傳統對接,同時又與西方當代藝術的觀念對接,展示的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永恒維度的中國當代藝術。我將水墨分為五種談。

第一種是官方水墨形態,我們説以范曾為代表的禮品水墨和官方水墨。

第二種是學院派水墨形態,在央美、國美等大學裏受過訓練的,具有一種現代水墨的材質感,有一種基本的技術訓練,但還是過於學院派,過於技術派。

第三種是有中國特色的表現主義的水墨形態,比如説以天津派為代表,天津派表現水墨為代表,飲食男女的表現方式。

第四種水墨形態是受西方的抽象繪畫影響,比較有品質的抽象水墨。

第五種是新的影像技術産生的影像、裝置水墨形態。

這五種水墨形態在什麼意義上面真的跟中國傳統的典雅或者文人傳統以及永恒性的維度相關呢?這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還沒有被徹底地揭示出來,這五種意識形態,基本上要麼過於傳統的余續和矛盾,要麼是過於形式化,所以我想如果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關於水墨的未來性和貢獻性的是全球化的討論,我在這裡主要是把問題拋出來,不一定馬上給出一個方向。”

中國當代水墨或將拓展一種新的可能性的,或將確立新的美學系統?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於上半年5月以梁銓個展作為本年度系列當代水墨項目啟動開端之後,6月又展出了“幻象:中國當代水墨大展”以畫廊的角度為中國當代水墨創作進行一次歸納性的梳理與呈現,10月份即將在今日美術館為徐累舉辦個展。談到水墨的關注館長夏季風表示:“就我們藝術中心的展覽而言,我們對水墨的關注是從學術層面做“減法”來考量減掉一些,因為水墨系統太強大了,減法是一個好方式。首先我們對傳統的泥古的一路水墨,比如説畫傳統的山水、花鳥不作選擇。

第二類像“85新潮”開始一直到“89大展”的“實驗水墨”這一塊也沒有納入到我們的展覽,在我看來水墨僅僅是實施他們觀念的材料而已,與水墨藝術創作本身還是有一定的游離。 第三類是作品圖式、圖像可能在油畫系統裡邊老早就出現過了,只是換了材料用水墨來表達,比如僅以唯美為表達,而缺乏當代敏感性的類似畫侍女的,瀰漫著濃重學院氣息的藝術家我們也沒有邀請。 我們所邀請的藝術家特點比較清晰:一具備了特別強大的傳統文化底蘊以及技法,也就是説這些藝術家的傳統功夫都特別好,繪畫能力都特別強;與此同時,在他圖像裡邊體現出的又與當代是有關係的,對當下關注度特別敏感,比如像李津他畫的是飲食男女,作品跟中國當下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層面的生活狀態都特別相似。這類藝術家也是以後我們繼續關注的對象。 總而言之,中國的當代水墨在拓展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帶有承上啟下的,會有一批人將會形成一種非常完整的新的美學系統,這種美學系統跟傳統的美學系統有交集之處,因為傳統美學是他們的基礎,但是在這個基礎之上又拓展了一種新的美學的可能性,我們關注的可能恰恰是這個。

目前不僅僅是香港、台灣,甚至海外,像紐約蘇富比、佳士得都開始出現當代水墨的專場與當代水墨的展覽。這也恰恰説明當代水墨的興起或者説火爆,實際上是從二級市場開始的,也就是拍賣公司比一級市場動作更大,當然他們本身拍賣的形式所帶來的效果遠遠比一級市場更具有轟動效應,但是我們作為一級市場畫廊機構,很顯然不能按照拍賣公司的那種以商業為主要目的的方式去做,因為國內外重要拍賣公司的水墨專場,包括他們做的展覽,私洽形式實際上是有一些問題的——主要是以商業作為主要出發點,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也是可以原諒的,因為拍賣公司首先的目的就是為客戶服務,也就是説客戶需要什麼作品就徵集什麼樣的作品。而畫廊可能正好是反過來做這個事情,我們希望愈發在這麼一個特別火熱的、混亂的市場環境當中,為藏家尋找一條具有藝術史意義的線索。 總體而言我們希望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是帶有一種東方美學身份以及氣質的機構,也就是説不斷地在弘揚以及在推進、推廣東方美學的這麼一個機構。所以今年在展覽安排上,藝術家邀請實際上都跟這個線索有關係,我們希望找到跟東方、跟中國的哲學、精神層面有關聯的一些藝術家以及展覽,我們希望把水墨當作不是以媒介來區分,而是希望選擇這麼一批藝術家,我們認為他們的作品裏邊所透露出來的當代性是可以跟其他當代藝術家是一樣的,你會發現他們也同樣對當代很關注,對傳統也很關注,與此同時作品裏邊所透露的當代性是比較強的。”

(文\窩窩頭)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