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個體生長:當代藝術的動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25 10:56:56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當代藝術”這個詞,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在國際範圍內,以研究藝術自身形式規律為主的現代主義藝術,在二十世紀60、70年代完成任務,引發了藝術的終結和解放——一切都是藝術、生活就是藝術。從此,藝術不斷向曾經不是藝術的領域拓展、滲透,泛化為“當代藝術”、“視覺文化”……無論“當代藝術”多麼含混,強烈的當下意識、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是當代藝術的重要特徵。

中國的當代藝術,不像西方那樣按清晰的線索逐步發展,也沒有經歷過一個飽滿的形式主義階段。但急速變化的中國社會現場,擠壓、催促著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們做出表達。從二十世紀70年代末期至今,中國社會不斷發生著巨大變化,中國的當代藝術也不斷的對社會變化做出反應。這些反應隨著時代背景、所針對的問題、不同的藝術家而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底色是個體意識的甦醒和不斷生長。

在以往的中國文化中,往往強調“集體”而貶低“個體”。實際體會和視野的開放,使很多中國人逐步意識到了“個體”的重要性。各種形形色色的“集體”,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的。集體是抽象的共同體,個體卻是一個個具體的生命。追求個體利益是人的自然本能,對每一個個體來説,衡量集體的標準就是:是否維護和增強了個體的利益。逐漸意識到爭取和維護個體利益,以及從個體利益的角度評判各種“集體”,是個體意識的甦醒和生長。

每個人都處於社會群體中,不斷受到別人的影響。但自己的真切感受,是衡量一切的最初和最終標準。而且,只有自己才會真正為自己負責。當意識到每個人都是人而不是神,別人的任何話語、觀念都需要經過自己的檢驗時,個體意識就逐漸甦醒和生長起來。這時,作為個體的自己獨立了起來,不再依附、盲從、迷信別人。當然,也需要接受獨立所帶來的後果:一切由自己承擔,無論好壞對錯。

個體意識,是現代文明的基礎。個體意識的動力,是“求真”。正是在求真的過程中,人們意識到個體真切感受的重要性。主體性、個體主義等概念,是個體意識在不同語境中的説法。在中國當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對歷史的反思和對現代文明的汲取,個體意識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心中甦醒、生長,並在實踐中推進。當代藝術家們,屬於人群中較為敏感者,個體意識在他們身上,更早的萌發、更明顯的表露出來。隨著個體意識的生長,他們從各自的生存處境出發,發現社會現狀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敏銳的進行表達,形成話語來傳播個體意識,和更多的人發生互動。

個體意識的生長,是個無盡的過程。身處社會群體中的個體,隨時隨地有可能盲從、依附、迷信別人。在當代藝術領域裏,也是同理。優秀的藝術家,首先是有強烈個體意識的人。在個體意識的推動下,他才可能有獨立的感知和判斷,在面對未知時有所發現和創造。中國當代藝術界的不少人,因為知識和視野的局限,在現代文明和當代藝術方面,時而有常識性的欠缺和錯誤。個體意識在當代藝術中體現為獨立、自由、開放、創造……不少人卻在陳舊、狹窄的領域裏固步自封,或者在盲從、依附中平庸。近年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在教育、市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整體上呈現平庸狀態。這時,那些具有清醒的個體意識的藝術家,從整體的平庸狀態中崛起,成為少數令人矚目的個體。

本次展覽所選擇的藝術家中,有的已是名家,有的則非常年青,他們關注的問題也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對個體意識有明顯的追求,從而有獨到的發現和創造。作為彼此差異的個體,他們在獨立體驗和思考的過程中,産生自由而自在的表達,形成多元的藝術形態。但在他們貌似彼此不同的作品中,又有著共同的生存背景和相似的生命訴求,這與每個人共存於此的中國當下社會密切相關。

2013年6月7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