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3年度首場“四方沙龍”講座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行,《投資與理財》雜誌社副社長朱小鈞[微網志]以《心與物遊——藝術改變中國》為題,剖析了藝術與市場背後的奧秘。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現狀:高速發展、規模膨脹
深圳關山月美術館的“四方沙龍”自2005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80多場學術系列講座。
當前,我國的藝術品收藏和市場在經歷了長期的高速發展後進入到新的調整期,其進一步的發展趨勢引人關注;另一方面,在藝術品市場高漲的同時,也頻頻暴露出真偽糾紛、拍賣做局等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爭議和廣泛關注。今年,“四方沙龍”把目光投向了藝術市場,並以“美的生命——藝術與市場”為主題,從3月開始,于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該主題系列講座,邀請業內專家對中國藝術市場發展歷程以及對藝術生態的多種影響進行剖析並與觀眾交流。
今年首場講座的主講人朱小鈞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微網志]。他從中央藝術市場這些年來的發展、發育和成熟,經歷的跌宕起伏的故事,結合一些藝術市場的典型案例,來梳理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歷程以及分析其未來的趨勢。
在我國,藝術品成為熱門是最近10年的事情。朱小鈞認為,我國藝術品市場的現狀是:高速發展、規模膨脹。“2003年開始提速,2010年成為最大的拍賣市場,2011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2012年出現調整。由於大量的資金涌入,使得中國藝術品市場量價齊升而且提升非常快,因此在業內有一種説法,認為我國的藝術品市場可能過早地透支了未來10年的漲幅。”
朱小鈞説,藝術市場的另外一個趨勢是金融投資屬性在加強,出現了各種的基金、交易所、信託理財的計劃。2009年,我國市場開始出現億元拍品,進入“億元時代”。現在看來這些過億的拍品基本上都是投資的金融屬性的行為,他們大多數來自國企和大的上市公司的投資。
在回顧了我國現代藝術品市場發展歷史之後,朱小鈞總結,藝術品市場真正的發展趨勢大概有四點:一是短期之內拍賣市場一家獨大;二是畫廊的國際競爭力開始逐步加強;三是藝術品的金融化趨勢已勢不可擋,藝術品信託、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份額化交易不斷涌現;四是隨著藝術品網路的不斷發展壯大,線上交易已形成了初步的規模。
真正的收藏從興趣出發
從市場背景、基礎知識到作品鑒賞,從如何走出投資第一步到如何成為專業收藏家,朱小鈞試圖通過這堂講座讓觀眾讀懂藝術市場,讓觀眾了解藝術是生活中的“小玩意兒”,每個人都可以從現在開始規劃自己的收藏生涯。
朱小鈞表示,如果想進入藝術市場,了解這個市場、了解藝術史是必須的,而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錢可以用來收藏和投資。“首先要評估自己的資産狀況,按照英國巴克利銀行給予的建議,藝術品投資風險最低化的方法是資産的5%到10%可以投資到藝術品中,這些作品即便你不賣或者不在短時期內流轉,也不會影響到你生活的品質。然後要有一個基礎知識的儲備。我們看到很多拍賣行裏的收藏家,他們對於齊白石、張大千的認識都比我們這些專業學習的人還要清晰得多,真正的收藏一定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認真研究,讓它成為自己的興趣和投資相結合的一種産品。”
對於購買藝術品的渠道,朱小鈞建議“到畫廊和拍賣行”可能比從藝術家手中直接購買價格更加便宜。原因有兩個,首先從流通性來説,送到拍賣行裏的作品可能是藝術家早期的作品,持有者因為用比較低的價格買到,他再送到拍賣行的時候,只要比原來收購的價格高就能獲得收益;另外,通常拍賣行為了讓一件作品順利成交,會説服持有者定一個比較低的價格。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藝術家不知名或者年輕,或者是喜歡的人少,很可能就是底價成交了。
朱小鈞指出,藝術收藏有投資型收藏和專業收藏之分。投資型收藏通常是買了東西就是要求回報的,而且要求回報價值高,流通性好,然後在價格高的時候隨時賣出。而專業收藏家則更注重收藏的系列化和回報的長遠化,心態也更為開放。而藝術藏品的歸宿則不外乎捐給博物館、出售給別人和留給自己的繼承人這幾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