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謝素貞:水墨為本 東方美學為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15 09:08:21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劉丹 《太湖石》 水墨紙本 200×100cm

諸多業內人士也表示,當代水墨將成為2013年最火的話題。4月初,幾場聲勢浩大的當代水墨展蜂擁而至。4月2日,“再水墨:2000—2012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幕,該展展出了61位當代藝術家以水墨為媒材創作的作品200余件。

在2012年與2013年交接期間,今日美術館已舉辦多場具有影響力的當代水墨展,包括由沈揆一、李小倩策劃的“何不水墨”展、李津個展“今日·盛宴”、潘公凱個展“彌散與生成”,據悉,今日美術館近期正在籌備單獨建立水墨館。記者就當代水墨的相關問題,訪談了今日美術館館長謝素貞。

水墨代表的不是本土化,也不是區域化,而是文化的獨特性。隨著國力昌盛,水墨這一代表民族文化的藝術類型自然浮出水面,正所謂“國之根本水墨也”。

謝素貞介紹,就其個人而言,真正對當代水墨産生興趣始於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美術雙年展,“那些當代水墨畫家的創作思維很有意思,讓我流連許久,我也看到了水墨畫發展的契機。”

從排斥到喜歡,謝素貞發現了水墨畫的無窮奧秘。謝素貞表示,新水墨之所以凸顯出來,得到大家的關注,與當代藝術調整也有關係,在當下,很多畫家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在傳統藝術中汲取養分。“水墨講的是氣韻生動,是靜的藝術,是心靈的對話,是對水墨背後文化理解的問題,水墨比油畫的要求更高。”

“隨著國力昌盛,大家自信心增加之後,就會希望自己的文化被尊重,當代水墨的發展與社會背景等很多因素密切相關。”謝素貞認為。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也有展出過中國水墨畫家的作品,中國藝術受到關注和國力增長有很大的關係,而當代水墨讓人感受到水墨的另一種魅力。

就今日美術館最近舉辦的幾場水墨大展,謝素貞介紹,這些展覽並非刻意為之,更不是從市場角度進行考量,幾個展覽是在當代水墨大熱之前就已列入計劃之中,是水到渠成之事。她表示:“美術館不會因為熱潮而做展覽,也不會因為批評而不做,這是美術館的態度,一以貫之。”

從寬泛的意義講,以水墨方式進行創作的畫家都是當代水墨畫家,而當代水墨畫家也是良莠不齊,對於進入美術館辦展的藝術家和作品,必然會在學術和藝術成就上有一些剛性要求。比如,“何不水墨”的4位參展藝術家劉丹、徐冰、王天德、馮斌,就是採用不同的表現形式,運用水墨描述各自的人文景觀,提出對傳統或現代的質疑,同時保持著同中國傳統文化間的內在聯繫。

水墨展紛至遝來,大家都在以不同的視角看待,美術館則是以平常心來看這波熱潮,長江後浪推前浪,所有藝術潮流都是這樣,大浪之後,呈現的才是留得住的作品。

2013年,很多當代水墨展紛至遝來,謝素貞也表示很驚訝。2012年,當代水墨成為市場上的一匹黑馬,各大拍賣公司都舉行了專場拍賣,媒體在尋找新的話題,商人在尋找新的商機,引發了當代水墨的持續熱潮。對此,謝素貞表示,在當代藝術盛行之時,當代水墨沒有規範的市場條件,自然不會成為關注的重要方向。在當下,當代水墨得到更多關注,但繁多的當代水墨展也形成“過熱”的局面。

謝素貞認為:“當代水墨現在是大浪撲來,在大浪淘沙之後,最後留下的才是精英。”她表示,藝術品投資者在乎的是買賣的高低峰,而美術館審視的是歷史的洪流,和近現代書畫的發展一樣,當代水墨需要時間和歷史淘汰的過程,真正留在美術史上的也只有幾位,現在正處於這樣一個過程。

對於當代水墨定義、內涵的分歧,謝素貞表示,當代和傳統不在於技法和形式,而是創新精神的成分有多少,而創新精神一定是直接來源於傳統母體之上,“我承認的當代水墨是必須具有傳統基礎,藝術家要懂得水墨的筆墨和用法,從基礎延伸而出。”她認為,水墨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是得心應手之後的創新,是所謂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真正具有意義的當代水墨作品是在具備技法之後,敢丟、敢破、還敢立,能到達哪一層,須看畫家個人造詣。

水墨館每踏出一步都是嘗試性的,成功的話,能有幸在歷史上留下痕跡,沒能留下的話,就只能滅亡,但今日美術館敢於在這一領域展開嘗試。

據謝素貞介紹,2013年,今日美術館將成立專門的水墨館和設計館,這是美術館計劃的年度重要任務,也是她壓積在心中10年的願望。對於水墨館的提法,國內尚屬首例,“水墨館並不大,但我希望它能夠成為水墨畫探究與拓展的舞臺。”謝素貞向記者介紹建立水墨館的原因。她説:“水墨館是一個研究平臺,希望日後會出現真正的水墨館,國外遊客除了參觀故宮之外,通過水墨館看到真正屬於中國的藝術,就像我們到巴黎去看盧浮宮,到紐約參觀大都會博物館一樣,讓他們通過水墨館欣賞中國真正的特色藝術。”

今日美術館的水墨館預計於今年下半年正式開館。建成之後的水墨館,除了舉辦具有更高認可度的展覽之外,謝素貞希望能夠以當代眼光,匯聚水墨類專家,在不失傳統的基礎上,使水墨館更具當代精神。“水墨館是藝術家、專家探討水墨發展的實驗平臺,具有未知性,這樣才有趣。”她説。謝素貞表示,今日美術館希望成為當代水墨探究與拓展的舞臺,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人參與討論,與當代社會産生對話。

謝素貞一直主張“新東方美學觀”,現在,她將這種觀念轉移到美術館的運作上,從具有東方色彩和傳統精神的藝術形式中進行探索,謝素貞認為,水墨最能成為新東方美學的代表之一,“不管哪個館,最終的落腳點在東方美學,國力強盛了,人們重視的不是政治和經濟爆發力,而是我們悠久延綿的文化實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