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群作品
“寫實”已經成為李象群固有的名號,但事實上李象群的創作在寫實之上,是一種觀念性的寫實。他拓寬了“寫實”這一固有概念的邊界。正如《行者孔子》、《紅星照耀中國》、《堆雲*堆雪》、《山秀》……在這些作品中對於歷史的當下解讀與觀念呈現,已經不能單單用我們概念中的“寫實”來説總結了。
“當代藝術與過去的不同在於不是顯現美和醜的問題,而是呈現一種思想,這種思想是當下人在思考的問題,更多的是一種哲學性的,與過去的文學性大有不同。”雕塑、裝置、建築、環境藝術都包含在空間藝術這個範圍內,雕塑作為一種佔有空間的藝術在當代已經慢慢轉變,當代雕塑應該呈現反思,而不是具有某種功能性的藝術樣式。李象群認為,在當下雕塑所形成新局面的過程中,學院在一種傳承中所做的轉變有很重要的位置。學院當下的教學與以前有很大不同,在1990年到2005年這15年中,美術學院的教育體系發生了很大轉變,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徹底顛覆了傳統、受蘇聯影響的教育體系。當然這種轉變、顛覆都受到國內、國際環境的影響,國內在決策上的“出口”使得展覽、交流越來越多,並且在2000年以後,798等藝術區的出現,使得國內的新的藝術環境萌生,所以在這樣的文化獵奇中學院受到的衝擊還是很大的。所以在後期,在一種對學院的功能性在哪的質問中,雕塑藝術的“寫實主義”、“革命的現實主義”逐漸退居幕後。雖然當下學院教育體系的思維方式已經轉變,但是在李象群看來,學院還是要繼續秉行一種傳承,這也是學院的意義所在。在李象群主張的雕塑的教學體系中,他提倡經驗與規律的綜合的知識架構,經驗既東方的經驗的傳遞,規律既西方更為合理、客觀的科學研究。經驗式的傳遞在遭遇經驗之外時,原有的經驗就無法奏效,所以需要一種揉和,更為綜合的知識體系。“夯實基礎,大膽試驗”這是李象群的一種教學原則。
李象群認為帶有觀念性的寫實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它不同於“符號化”的雕塑。單憑一種符號,他不能代表一個時代的思考,只是代表個人的實踐。作為當代藝術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體現時代的人性思考,時代的變遷不僅僅是劃分成一個個事件,而是在這種種事件背後所串聯的時代體現。作品能夠在歷史的歷程中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話語權,就需要有時代體現,有時代位置。觀念性的寫實在李象群看來有這樣的時代位置,而我們從他的作品中也能搜索到這種位置,李象群在藝術實踐中一直在一種“補充”的持續中延續自己的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