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張子康談卸任:八年掌門歲月在挑戰中度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06 15:47:52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張子康

10月2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發佈了一條微網志:“各位好朋友,我從下星期正式離開今日美術館館長的工作崗位,衷心地感謝8年來關心、支援、幫助我的藝術界所有朋友,感謝張寶全先生與王秋陽女士8年來對我的關愛!感謝和我一起工作過的所有同事!希望以後一如繼往地支援關注今日美術館!支援新館長!”

這條微網志引起了諸多關注。雖然半年前就傳出張子康將卸任今日美術館館長的消息,但沒想到宣佈得如此突然和平靜。對此,張子康表示,8年的館長歲月充滿挑戰,美術館每一階段的發展,都帶來了新的藝術體驗。

平靜卸任亦如8年曆程

商報:您在今日美術館任職8年,為何選擇卸任?

張子康:我是今日美術館館長,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上任一年多時間,一直是北京、新疆兩地跑,時間長了感覺會有衝突,會影響美術館的工作,主要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選擇卸任。

商報:其實,您將卸任的消息半年前就傳出了。

張子康:是的,當時就想卸任館長職務,但工作需要繼續,包括光州雙年展,以及目前在今日美術館正在舉辦的王廣義回顧展等,還有很多收尾工作要做。

商報:此前,很多人都在猜測新館長的人選,新任館長是否已經確定?

張子康:今日美術館新任館長已經確定為謝素貞。在推薦館長人選時,推薦了好幾個,最後認為她最適合美術館的發展。

商報:目前正在舉辦的“自在之物”王廣義回顧展,是否是您在美術館運作的最後展覽?

張子康:不是,後邊還將有幾個展覽,例如藝術家李津的展覽等。我認為,我的工作與美術館一樣是延續的,不是説王廣義的展覽後,其他展覽便與我無關。例如王廣義的展覽一年多前就開始運作了,如此長的準備時間能夠讓展覽內容更加充分,從空間到策展人、學術研討會以及資金的落實等,有一整套程式需要做。

商報:10月20日,您以發微網志的形式宣佈卸任館長職務。這樣的形式,一方面讓人感覺突然;另一方面感覺的是平靜。

張子康:發一條微網志宣佈卸任和運營美術館一樣,從最開始負責美術館的運作,就沒有轟轟烈烈,一直是沉下心來平靜地做好美術館的每一件事。

今日美術館從2004年開館,面臨很多挑戰,因此從2004年至今是中國美術館行業最重要的10年,這10年我參與其中,面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對我也是鍛鍊和學習的機會。

同時,我認為美術館是全社會需要關注的,並不是某一個人的事,建立一個藝術的平臺需要大家一起來做,因此,我只是整個藝術平臺搭建者中的一員。

美術館發展需要重新組合

商報:8年時間,您見證了今日美術館的成長,也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起伏。總結這8年,您的感受是什麼?

張子康:我認為,8年時間每一次面臨的問題都是一種挑戰。2004年,我們將美術館的切入點定為當代藝術,大家認為當代藝術是很好的藝術,但在共識上還存在很大的距離。當時,我們面臨很多問題,大家是否認可、如何推廣當代藝術等,仔細想想,這8年就好像在風口浪尖上度過。

同時,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以及當代藝術的國際化,現在回過頭看2004年制定的美術館政策和展覽方法,可能會認為不成熟,因此美術館的政策是一年一調整,每年都面臨著新的挑戰。近些年,今日美術館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以及光州雙年展,開始向國際化推進,我認為這種國際化推進不是我在新疆和北京兩地跑就能輕鬆做到的,因此從美術館的發展上看,人員需要重新組合;否則,美術館的發展可能會出現倒退。

商報:您對哪幾個展覽印象深刻?

張子康:我對美術館發展中每一個階段的起點展覽印象深刻。例如文獻展,當時的思考比較多,很有必要。同時,2004年的開館展——方力鈞個展,這些都是美術館發展中的重要節點。因此,這些展覽對我也會産生觸動。

商報:2004年開館時,今日美術館的辦展頻率不是很高,但隨著發展,進入了高速辦展期。您在辦館思路上是否有變化?

張子康:美術館高頻率辦展,面臨著資金問題。很多人認為,我們舉辦這麼多展覽是因為有資金,實際上沒有,在這種狀況下,我們保持1/3的學術性展覽,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因為,雖然我們希望100%的展覽都是學術性的,但是沒有資金,因此希望有一些能夠帶來資金支援的展覽,雖然這樣的展覽可能在學術上不突出,但這樣做也是出於經營的考慮。

但是,這不是我運作美術館的理想,這是發展階段的必然産物,因為我們面臨生存。美術館的運作,即便是現在,我也不認為是我滿意的狀態,因為還有很多不純凈的東西。儘管今日美術館在國際上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在國內專業圈內也得到廣泛認可,但是我理想中的美術館要舉辦100%學術性強的展覽。

大力度投入新疆文化建設

商報:您在新疆上任一年多時間,舉辦了新疆雙年展,最初的想法是怎樣的?

張子康:新疆文化資源豐富,如果將新疆的文化資源“放大”到當代藝術中,我認為新疆具備底蘊,但缺乏條件。

公眾需要了解當代藝術,藝術家在思考什麼,他們的觀念又是什麼?我認為以雙年展的形式進行呈現,對新疆的意義很大,快速拉近了公眾與當代藝術的距離。

同時,這次雙年展也為新疆藝術界帶來了一些思考。例如藝術家劉小東的展覽,他的作品創作過程就在新疆,並最後在當地展出。這種藝術作品創作全過程的呈現,對於很多藝術家來説是一種思考上的衝擊。而展出方力鈞的作品是想説明,雖然存在爭議,但他的作品確實在國際上産生很大的影響,我認為他的成功經歷也會引發很多思考。

商報:雙年展吸引當地公眾30萬人參觀,同時您也正在當地建設美術館,您在新疆邁的步子是否有些大?

張子康:我想盡力做到位,力度大對文化建設不是壞事。

商報:據説您近期有出書的計劃。

張子康:是的,目前正在計劃中,可能要出兩本書。第一本是敘事性的內容,能夠讓大家思考一些社會化的東西,以及這幾年我的體驗;第二本書,我會將學術、觀念上的東西,例如未來美術館模式等梳理出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