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專訪李磊:上海美術館的迅速轉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06 10:40:58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記者:這一年完成了怎樣的工作?會不會覺得時間太短?  

李磊:非常大的工作量,首先是對中國館原來的場館的拆除、改建,中國館在空間上改成專業的博物館,在它的功能和佈局上都有改建。同時,我們第一期的展覽,這麼大型的展覽,從策劃到展品的梳理、內容的梳理,都是非常細、非常細。時間上,我覺得一年也是做、兩年也是做,三年也是做,當然時間長可以做得更精密一些。但是,從我們社會發展大趨勢來説,工作需要這樣的,需要我們迅速的轉換,把世博資源轉化為現實的文化資源,這個速度還是需要。對我們來説,要把它當成一個100年做的事情,這樣的一個場館建設速度兩年能夠完善,我們如果説有三年計劃、十年計劃、二十年計劃,例如我們需要三年能夠成為最好的美術館,五到十年成為世界最好的美術館。要實現最好的美術館,除了收藏之外,還有好的展覽和好的文化。

記者:成為亞洲最好的藝術博物館會有一個設計的目標,如何去達到這個目標?

李磊:理事會、基金會作為一個管理的頂層設計,它在設計過程當中,具體落地還是一些業務工作。比方説像我們很具體的,一年要能夠做到兩到三個,國際著名博物館合作的,大型的藝術展覽。一年要做兩到三個在國內形成重大影響的。一年能夠的場次,要做200場。我們希望能夠將美術館形成一個學校,美術課程教育的一個課堂,學校把我們展示的展能夠寫進學校的課本。小學生在受教育的,都知道這些作品,讓他上課的時候,這個課程教育能夠接待500個小學生上課。這些我們也都在進行一些目標的設定,所有來到中國的各國人,他們來到中國、來到上海,有必要了解中國的美術,了解中國美術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像我們去巴黎。

記者:那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學術水準的提升如何去保證?  

李磊:這兩塊,我們學術研究方面,上海美術館是一個開放的學術平臺。很多的大型展覽,除了我們館自己的學術力量以外,比方説海上升明月策展,錦繡中華的策展。這種合作還太少,名家館的策劃是我們美術館的同事,裏面具體的策展當中還有兩位博士和教授。所以,我們學術力量都是開放的平臺。這也保持我們的活力。從我們美術館來説,我們希望成為一個學術,一個展示平臺。

記者:前期政府可以投入,以後藝術宮會如何持續,或者説實現的過程應該是怎樣的?  

李磊:目前我們是政府投入為主,之後我們會嘗試著一部分的通過基金會來收入,也會嘗試和社會方方面面的機構合作。這個基金會是我們專項的,中華藝術宮的專項。

記者:藝術宮目前的成本主要在哪一塊,藝術宮的規模擴大了這麼多?館內人員會增多嗎?

李磊:展館改建、硬體設施,比方説一個展覽的投入包括策展、借展、運輸、保險、公共教育、研究出版、人員。人員還是原來的上海美術館的人員。目前從我們事業單位這個角度來説,總的人員還是控制。可能不太會有在體制內擴大的一個可能性,我們還是會通過社會化的一些合作方式來解決我們在核心部位的人員。

記者:那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人員組織結構呢?

李磊:目前還在研究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一個機制來運營當代藝術博物館。至少目前不想把它辦成一個完全體制內的一個事業單位,因為是新設立的,還是想進行一些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具體的現在沒有定,日常工作是由當代藝術博物館的籌建辦完成,我們有一些人員上的支援。目前上海美術館的所有人員分成四部分,上海美術館一撥,原來美術館還必須要運營,新館的籌建,支援當代藝術館籌建,還要支援劉海粟美術館的遷建。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