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專訪李磊:上海美術館的迅速轉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06 10:40:58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2012年10月1日,中華藝術宮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共同開幕,上海藝術博物館系列終於完成了它的完整格局:“上海博物館展示古代藝術,中華藝術宮展示近現代藝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示當代藝術”,它的轉型和拆分意味著整個上海公立美術館的一次大轉型。記者採訪了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探討上海美術館轉型的緣由和轉型之後的未來方向。

記者:李館長您好,上海美術館此次劃分成中華藝術宮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能否介紹下兩館建設的過程發展的變化、功能區分等?

李磊:上海美術館的展廳是跑馬廳建築,對於上海來説,一個擁有1300萬人口這樣的大城市,我們在兩館建設之前,這座城市所擁有的這個美術館無論從展廳數量上和體量上都是很有限的,我們的市立美術館包括上海美術館和劉海粟美術館加起來的總面積也只有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也就是6000多。對於上海這樣一個國際性大都市來説,這樣一個美術館配比,無論是從功能上和對社會服務都是不匹配的。上海的文化藝術機構這麼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豐厚的藝術作品,僅僅是上海美術館它的收藏就達1萬3000多件,以前也因為是這個美術館的體量有限。所以我們基本上沒有固定的場地,主要還是做臨時展覽。

從美術館的功能佈局上來説,原來的上海美術館基本上近現代和當代的都是在一個場館裏面,這個場館展示面積也就是5800平方米,我們舉辦大型的國際展覽,像上海雙年展我們舉辦了八屆,隨著每次展覽的規模越來越大,規格也越來越高,明顯覺得這個場館不適合做當代藝術,甚至有些大型的國際性展覽也是因為我們場地的原因未能舉辦。

我們觀察國際文化大都市美術館、博物館的結構,通常會發現像巴黎它有展示古代藝術的,有展示近現代藝術的美術館,也有展示當代藝術,他們的功能有區分為古代、近現代、當代。這樣一個功能劃分主要是基於對美術史的研究,和對公眾教育的那種方面,收藏歸類。對於上海來説,實際上我們也有這樣的一個需求。知道上海博物館可以説是中國古代藝術收藏和展示最好的一個博物館。我們以前的上海美術館承擔了上海近現代和當代綜合的。如果説從美術館佈局來説,實際上上海需要一個中國近現代藝術這樣的一個藝術展,同時也需要一個中國當代藝術為主要的收藏研究展示。

對於上海來説,實際上我們也有這樣的一個需求,上海博物館可以説是中國古代藝術收藏和展示最好的一個博物館之一。我們以前的上海美術館也承擔了上海近現代和當代綜合的收藏,如果説從美術館佈局來説,實際上上海需要一個中國近現代藝術這樣的一個藝術展,同時也需要一個中國當代藝術為主要的收藏研究展示,要有這樣一個空間。

記者:那世博園區改建成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緣起是怎樣的呢?

李磊:世博會之後,上海世博會給這座城市帶來了一種新的活力。在世博會之後,這些場館如何利用?世博園區如何發展?上海這座城市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一個契機,它有了這樣一個空間,同時也有了這樣的一個需求。所以,在後世博的開發利用和發展規劃當中,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一個文化、創意、會展、休閒這樣的一個具有綜合功能的,以文化為內容,以創新為導向這樣,一個大的功能區。在這樣的一個大的規劃背景下面,上海進一步討論這些場館的使用當中有一系列的場館轉型為文化設施。

中華藝術博物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就是這個若干項目文化設施,上海在“十一五”後期到“十二五”期間文化建設一個新的發展道路,推出的一系列。這是當中比較重要的兩項。中華藝術博物宮是在世博會中國館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大家也知道世博會中國館它作為一個中國的象徵,既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媒體的眼球,也承載了廣大觀眾的一種期待。世博會中國館的改造,首先它對中國文化精神一個傳承和弘揚。所以,無論是從這個建築特色到功能開發,到以後我們的文化內容,實際上它都是以中國文化作為基礎的。一方面是要整理和弘揚中華文化同時又要相容和介紹世界各國的文化。這也是世博精神的一種傳承。同時,也是我們上海文化建設的一個方法。可以説中華藝術宮和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建設,不僅僅大大提升了上海這座城市文化的整體,同時也提升了中國在世界上作為一個美術強國,這兩個館的建設使得中國在世界上具有了超大性能藝術博物館的一個硬體。同時,對於中國美術博物館的分類也進行了補充,也是一個嘗試。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