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裏希特:曖昧與空虛的世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06 10:41:17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裏希特放棄繪畫的深度,是因為他無法穿透世界的本質。在那些朦朧、曖昧的照片繪畫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裏希特的世界觀實際上是一種神秘主義。這種神秘主義對於解釋世界無能為力。

裏希特放棄繪畫的深度,是因為他無法穿透世界的本質。在那些朦朧、曖昧的照片繪畫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裏希特的世界觀實際上是一種神秘主義。這種神秘主義對於解釋世界無能為力。

裏希特的可貴在於,當繪畫走向衰落的年代他堅守了繪畫,並且當繪畫受到攝影的強烈衝擊之際,將攝影與繪畫結合了起來。除此之外,我們看不出這位被稱為二十世紀大師的藝術家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作為一個在現代主義藩籬中掙扎的藝術家,裏希特沒有象博伊斯那樣試圖衝破人本主義的枷鎖。事實上,裏希特是一個無所作為的藝術家。他象一個幽魂在20世紀的黑夜中夢遊,博得了同樣處於夢遊狀態的觀眾的喝彩。裏希特的成功是因為他的作品展示了一個不可知的世界,而這契合了20世紀觀眾心頭的疑惑。一個沒有思想的藝術家獲得了同樣沒有思想的觀眾的認可,因為他們具有完全相同的審美心理。

裏希特攝影繪畫的曖昧與空洞

裏希特的成就僅僅是借鑒了攝影的技巧,將繪畫與攝影結合起來。在裏希特那些曖昧不明的作品中,充滿了死亡、動蕩、變化和易逝的東西。而這一切根本沒有任何新意。

對於失去信仰的人類而言,世界註定就是死亡、動蕩、變化和易逝。藝術家面對這樣的世界,原本應該抗爭和尋求。但裏希特放棄了抗爭和尋求,他選擇了漫遊。在如夢的世界中,裏希特無目的地漫遊著。他捕捉生活中那些短暫、飄忽不定的瞬間,其目的卻不是通過這些瞬間追尋永恒。裏希特認為這些短暫、飄忽不定的場景就是世界的本質。因此,他不再尋求世界的意義,而是簡單地展示曖昧的世界。這樣的世界醉生夢死,甚至生不如死。一個毫無意義,毫無深度的世界,對於人類而言,如同一張白紙。因此,裏希特的世界觀與杜尚的世界觀幾乎如出一撤。

事實上,裏希特並非認為世界毫無秘密。只是面對世界的秘密他深感無力,於是他選擇了對世界表像的簡單再現。在西方藝術放棄再現的20世紀,裏希特正是由於堅持了再現,而成為與眾不同的藝術家。裏希特的創作跨越了三個不同的階段:一是上世紀60年代的照片畫,二是單色的繪畫系列,三是佔他作品很大部分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抽象畫。雖然裏希特的創作分成三個風格截然不同的階段,但它們的內在精神是完全一致的。這些作品共同的基調,是生命的灰暗和世界的不可知。裏希特的作品與後期維特根斯坦似乎異曲同工,讓我們再一次見證了20世紀這個時代的悲劇。

裏希特放棄繪畫的深度,是因為他無法穿透世界的本質。但他並沒有真正放棄對世界本質的思索,只不過他認為照片能直接傳達本質。在那些朦朧、曖昧的照片繪畫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裏希特的世界觀實際上是一種神秘主義。這種神秘主義對於解釋世界無能為力,因此,裏希特的繪畫是極為空洞的。裏希特的繪畫與同樣是德國畫家的弗裏德里希完全不同。如果説,弗裏德里希的繪畫蘊含著豐滿的神性的話,裏希特的繪畫則透露了一切皆空的觀念。因此,裏希特雖然沒有放棄架上繪畫,但他的架上繪畫卻表達了和非架上繪畫之後藝術同樣頹喪的世界觀。

裏希特的悲劇:藝術即宗教

裏希特的悲劇同樣在於藝術即宗教。在基督教徹底衰落的20世紀歐洲,裏希特認為人類不再需要宗教,藝術即具有宗教的功能。雖然裏希特的繪畫充滿死亡、動蕩與曖昧的色彩,但他仍然幼稚地相信這樣的藝術可以給人提供慰藉。裏希特説:“繪畫是我的信仰,是在有太多秘密和不解時對自己的安慰,單單接近這種狀態就已經可以喚起幸福的感覺”。這是什麼樣的慰藉呢?這種只能把人引向絕望的藝術,居然可以和幸福聯繫在一起,那麼,虛無和死亡就是一種“幸福”?!

事實上,裏希特的藝術並沒有給我們提供任何有益的東西。裏希特對深度的放棄,不過是現代主義陷入絕境的表現。就本質而言,裏希特的作品與梵谷、蒙克、羅斯科等現代藝術家並無不同。20世紀是一個過度關注藝術的時代,在信仰式微的世界上,人們之所以過度關注藝術,是因為人們仍然需要信仰。只是,當人們把焦點轉向藝術時,完全偏離了方向,而走上了一條黑暗的不歸之路。

過度關注藝術就是過度關注人類自身的創造力,當人們為一個個藝術大師喝彩的同時,離信仰和真理卻越來越遠了。裏希特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不是他的作品啟示了什麼,而是表達了20世紀人類迷茫的心理狀態。如果這樣的藝術成為宗教,那麼等待人類的只有絕望。

信仰的空洞:裏希特悲劇之源頭

裏希特自稱是基督徒。他有基督徒傳統的美德,重視家庭。在傳統婚姻遭遇巨大衝擊的西方,裏希特是值得稱讚的。但裏希特的思想同時也充滿了矛盾,他相信基督是拯救人類的力量,卻又認為一切皆空。這表明裏希特根本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基督徒。這又讓我想起了維特根斯坦等徒有其名的基督徒。在他們心目中,基督不過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和他們的生活基本上不發生什麼關係。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在西方世界,大多數人聲稱自己是基督徒,卻對聖經真理所知甚少。由於信仰與生活的完全割裂,因此,他們的信仰是空洞的。

事實上裏希特什麼都不信,他的信仰是蒼白的。裏希特的信仰狀態,代表了當今西方大多數基督徒的真實狀態。他們是名義上的基督徒,有名而無實。雖然裏希特宣稱:我無知,我無能,我一無所有。但裏希特的謙卑是一種空洞的謙卑,一種以不可知論為基調的謙卑對人類毫無益處。

裏希特拒絕一切形式的祈禱,這有力地證明了他信仰的空洞性。一個與神隔絕的人,自然不會看到世界的希望。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裏希特的藝術告訴我們,對於一個遠離信仰實際的人來説,上帝雖然存在但卻渺茫,令人琢磨不透,上帝似乎與這個世界毫無關係,只是一個空洞的理想。這樣人們只能仍然轉向某種虛空的哲學。不僅啟蒙是虛空的,審美救贖也是虛空的。20世紀的西方已經病入膏肓,隨著啟蒙理性和審美救贖的雙重破産,人類已經被巨大的虛無所吞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