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呂勝中:實驗藝術離我們並不遙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20 17:09:34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呂勝中

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系成立於2003年,在美院中算是“小字輩”。談到實驗藝術中的“實驗”二字,很多人認為其代表前衛、神秘,作品晦澀難懂,離大眾審美很遠。在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系主任、著名藝術家呂勝中看來,實驗藝術不是神秘、前衛的代名詞,它來源於身邊的生活。實驗藝術等同於當代藝術,作品需要與公眾進行溝通,並強調公眾的參與度。

商報:在大眾眼中,區別於架上繪畫,實驗藝術顯得離我們很遠。您作為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系主任,如何看待實驗藝術?

呂勝中:大眾認為實驗藝術離自己很遙遠,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恰恰相反,實驗藝術應該是與大眾距離最近的藝術。

以前古典的藝術種類,其中體現出一種孤傲、典雅的文人氣質,藝術家給人的感覺也是孤傲不羈的。當代藝術等同於實驗藝術,而與傳統藝術相比,當代藝術從一開始就是反傳統的,技術被弱化,藝術家需要通過不同的媒介形式呈現作品,並強調公眾的參與度。我認為對於當代藝術來説,能將作品表達清楚的各種藝術形式都是可行的。當代藝術的宗旨之一便是與社會、公眾溝通,因此實驗藝術不應是公眾看不懂的藝術,應該與公眾緊密聯繫。

公眾認為實驗藝術很遙遠的另一個原因可能與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時間較短有關。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油畫、版畫等西方傳入的藝術形式被公眾認知和接受,也是現代以來的事情。記得小時候,我家在農村,那時剛剛知道油畫時,村裏見過世面的人説,看油畫要退後五步才能看懂,近看,面畫上的什麼都不明白。這説明當時我們觀看油畫的方式。面對新的藝術形式,都要經歷從生疏到熟悉的過程。

同時,在整個藝術領域中,實驗藝術進入中國的時間較短,大約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人們開始談論前衛藝術,那時還不清楚“實驗”是什麼。面對如此年輕的藝術形式,公眾需要時間去熟悉。在上課時,我也經常跟學生們説,從藝術家的角度,在創作作品時也應該主動與觀眾溝通,而公眾也應該在文化選擇上主動接受實驗藝術。

商報:在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系算是成立較晚的專業,成立之初是否很艱難?

呂勝中:當初中央美院開設實驗藝術專業已經算比較晚的,此前很多美術學院已經開設了類似的專業。例如,中國美院的綜合藝術系、西安美院的自由藝術工作室以及天津美院的現代藝術學院等,但由於當時實驗藝術概念在主流藝術中並不受歡迎,因此總給人“歪門邪道”的感覺。

2003年,這種局面得到改觀。中國美術館舉辦“開放的時代”展覽,很多當代藝術家參展,以及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也有當代藝術家參加,使得實驗藝術被很多人認知和熟悉。此時,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系應運而生,成立之前想到了困難,但實際操作後,要比想像中更難。

商報:據説,當時實驗藝術系的第一批學生,很多人此前也在架上繪畫等傳統專業學習,對於這些可以説是“半路出家”的學生,在教學中體現了您怎樣的教學理念?

呂勝中:在實驗藝術系籌備的一年時間裏,教學大綱的制定是最重要的環節。作為老師,上世紀90年代後,我有很多出國考察的機會,因此我很關注國外的藝術教育。基本上到每個國家,都會去參觀當地的藝術院校。一開始,看到國外不同於我們的教學方式時,感到很激動,甚至有過回國獨立辦學的衝動。但此後考察過很多院校後發現,他們也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引發了我進一步的思考。

在實驗藝術系建立之初,我經常告訴自己,不將西方藝術教育的困惑帶進實驗藝術系。教學大綱是在完全理性的前提下制定的,因此第一批學生並不是試驗品,而是實驗藝術的實踐者。

商報:目前,您在實驗藝術系有很多精品課程,“審美調查”就是其中之一,通過看似與藝術操作無關的方式闡釋藝術創作的方式、方法。

呂勝中:實驗藝術系教授的就是一種做事的態度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記得首批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課題就是“審美調查”。當時正值暑假前,“審美調查”當成作業佈置下去,幾乎每個學生都有意見,不理解為什麼要留這樣的作業。我認為,只有親身體驗、經歷後,才會對某些事物有新的理解。

同時,實驗藝術系與其他專業的課程不一樣,作品不是在教室裏就能夠完成的,要去思考,並以各種手法和手段完成。

商報:您以“小紅人”剪紙為人所熟知,很多人認為您很傳統,而目前您是實驗藝術系的“掌門人”,在實驗藝術教學中,是否融入了您的個人風格?

呂勝中:我不會將個人風格融入教學中,在實驗藝術系成立的8年時間裏,我比較得意的一點就是學生的創作沒有像我的。

商報:一路走來,您如何看待實驗藝術將來的發展?

呂勝中:實驗藝術是傳統藝術語言之外的藝術種類和專業。目前,當代藝術已成為藝術門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試想一下,如果現在沒有裝置和新媒體藝術,當代藝術將缺少什麼?實驗藝術為藝術領域提供了新的可能。

商報:您認為是否所有學生都適合學實驗藝術?

呂勝中:是的。我認為,學實驗藝術的學生不能只是秉持一種寫實的繪畫功底,不應該把學生塑造成為某種技術的化身,他們應該是技術語言的駕馭者。同時,我希望文化課比較好的學生也能來學習實驗藝術,因為實驗藝術需要較高的綜合素質,從某種程度上講,藝術不應該再是會畫畫兒的人“閉門造車”的事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