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馮驥才:我們這個時代還缺一幅代表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06 15:37:02 | 文章來源: 人民網

馮驥才

6月2日,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應邀出席“清華山境──范權書畫展”。會後,馮驥才接受人民網天津視窗專訪,並就文化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談經典:我們這個時代還缺一幅代表作

“我們這個社會誘惑太多,特別是繪畫的背後還有這麼個巨大的市場。藝術家想要頂得住誘惑,太難。”

採訪中,馮驥才不無憂慮地説,每個時代都需要經典,當下這個時代也一樣。“比方説,我們回憶80年代的繪畫經典,許多人馬上就能想到羅中立的《父親》;可現在呢,經典是什麼?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共同的答案。我們的老百姓能説出來現在哪個畫家的身價最高,卻不一定知道哪幅畫最好。這是當下時代的問題,更是不容回避的時代疾病。”

馮驥才坦言,“藝術走進生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生活裏有時代的靈魂,更有老百姓的靈魂,這才是藝術家賴以生存的根。“我始終覺得,藝術家要保有一顆淡定的心,要和市場保持距離,冷看喧鬧與浮躁。你不在生活裏,就不會找到時代的魂,更沒有可能創造代表時代精神的經典。”

“杜牧説過,‘功夫在詩外’。我認為,進入到繪畫的最高階段,藝術家所比試的更多是畫之外的東西,要靠你的修養來支撐。繪畫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一輩子的事情,太功利絕不行。也許你用一輩子去追尋、探索,也難成一位藝術大家;可不用一輩子的勁兒,是絕沒希望成藝術家的。我希望年輕一輩畫家,耐住寂寞、沉下心來,為這個時代留下些好東西。”

談搶救:羌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板塊不可缺的一部分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僅2個月,馮驥才就親赴災區考察,並積極呼籲、倡導搶救羌族文化。如今四年已過,回顧這一場文化搶救,馮驥才依然感慨良多。

“羌族是個非常偉大的民族,費孝通先生評價其為‘一個向外輸血的民族’,可以説我們現有的二、三十個民族血液裏都有羌族的基因。”他介紹,羌族雖然人口有限,但在民居建築、音樂舞蹈、工藝美術、民俗節日等多方面創造了極為燦爛的文化,碉樓、羌笛、薩朗舞、羊皮鼓舞及羌繡,不勝枚舉。“一場地震使一個民族的文化遭受毀滅性打擊,我感到非常焦慮。中華民族的文化板塊上不能缺少羌族的文化。”

馮驥才表示,人類保護文化遺産的最終目的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中華文化自古就是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板塊的,保護某一民族的文化,其根本就是保護了中華文化的完整性。這項工程不能等,也等不起。

談交流:走出去是為了更清楚的看清自己

“我們普通人不能總在家裏坐著,而是要走進社會,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同樣的道理,我們的文化也要走出國門,走到不同的國家,與不同的文化‘碰面’。”

馮驥才説,“文化走出去”肩負三大重任:一是通過交流,從他人身上汲取營養,學習新觀念、好想法;二是通過碰撞得到啟發;三是通過比較,更清楚的看到我們自己的優勢,並在互動中堅持住這種優勢與文化身份。

談畫畫:臨摹背後悟的是中國人獨有的審美規範

“我年輕的時候學中國畫,必須得按最傳統的方法臨摹。如今來看,這非常重要。”

馮驥才説,我們學文學,必須要背古詩。同樣的,學畫畫,必須過了臨摹這個基礎關口。臨摹,實際上就是在學習傳統的繪畫技法。這技法中,包含了中國繪畫的獨到經驗,更有中國人獨特的審美規範,都非常寶貴。

談發展:文化是大家的 想搞好大家都要出力

“我今天來看的這個畫展,是由我們的文化企業主導舉辦的,這一點讓我很興奮。文化要做好,少不了企業組織的參與。”

馮驥才説,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文化的發展繁榮,不能完全依賴政府主導與推進,更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援與努力,企業、團體與組織,一個也不能少。“不管是巴黎,還是紐約,它的文化之所以那麼的豐富、精彩,依靠的是社會的大量投入。文化是大家的,想搞好我們都需要出力。今天這個企業也給了我們一個很有益的啟示,那就是文化企業與文化産業、文化事業並非截然分開,而是要相互扶持、共同發展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