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潘公凱:造型藝術的新世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28 14:10:39 | 文章來源: 藝訊網

造型藝術是傳統技藝的昇華與視覺語言的精英性建構,是人類所能達到的精湛手藝的明證,是敏銳精準的視覺感受能力和充滿想像的形式表達能力的明證,也是人類追求精神超越的不懈努力之象徵。

造型藝術的概念,準確地説是一個西畫的概念,曾經有一段時間國畫也被納入到造型藝術之中,但這種歸納並不那麼貼切。因為這裡面有一個繪畫體系上的不同:國畫表現的是二維的元素,是比較平面的表達,是“形”;而造型藝術表現的是三維的空間,是一種立體表達,是“型”。所以,我們可以嚴謹地講,“造型”基本是從西方傳統繪畫體系嫁接移植過來的。

造型專業,按照西方所説的就是“架上藝術”的範疇,通常我們稱之為“純藝術”這樣一種形式,它在未來視覺藝術的發展大趨勢當中還能走多久?還能走得怎樣?還會不會有一種世界性的興盛景象?……這背後有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要回答這些問題,思考造型藝術的未來發展,則離不開兩個大的語境:一個就是速度迅猛的“全球化”;另一個就是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態勢以及提出的復興中華民族文化的大方向。我們在這兩大背景下思考造型藝術的發展問題,一方面,從全球化或者説是從西方藝術主流的角度,由於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變革浪潮的衝擊,架上藝術的傳統體系逐步解體,歐美主要美術學院的教學理念與學科設置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經歷了重大改革,以素描為基礎的寫實技巧訓練相繼降低標準並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以藝術觀念的分析,創新思維的訓練與嘗試,這樣的訓練與原來的嚴謹性相比已變得非常自由了。另一方面,從我們中華文化復興的角度,造型藝術在中國的發展與西方現代藝術張揚個性、完全自主表達自我的要求是不同的。隨著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在全球範圍內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都在迅速提高,弘揚民族文化的這種訴求就成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中華文化的復興也是中華文明對整個人類文化的現代轉型和現代建構應做出的貢獻,這正是我們考慮造型藝術發展的另一個更為重要的背景因素。

中央美院對待造型藝術的態度與基本方式,是在嚴格的基礎訓練的前提下,不斷地往前發展,並非像西方一度認為的造型已經無路可走了。事實證明,我們的造型藝術還在向前推進,是有路可走的,而且在不斷往前發展,在國際上已産生影響,這其實也可以説是一種中國特色。另一方面,我們現在將實驗藝術也作為一個非常系統的、理性的內容納入到學院教學當中,與架上造型繪畫並列來對待,這一點充分彰顯了我們對藝術的理解在宏觀上不同於西方的把握。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模式會在國際美術教育領域中産生比較深遠的影響。

正因為中央美院不局限于眼前,而是放到全人類文化這樣一個大範圍當中來思考造型藝術的發展問題,充分認識到造型藝術作為西方文脈發展到近現代取得了高峰性成就,其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不會隨著曾經為之服務的宗教與宣傳功能的減弱而整體淡出,而形式本體在歷史演進中生成的獨立價值和潛在的精神空間,仍然具有不爭的未來學價值。造型藝術範疇內在的技藝性、文化性、超越性原則和中央美院“關注社會,服務社會”的現實主義傳統,則仍將被堅守和發揚,這將貫穿於今後可以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

我們有理由相信,造型藝術的新世紀是光明而美好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