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費大為:所謂“藝術”是社會系統協作的結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28 09:34:33 | 文章來源: 《東方藝術-大家》

 

記者:博物館的身分不再是以往單純的一個説教者,而越來越多地大眾互動,於是博物館與其參觀者之間的地位似乎被拉近了,是這樣嗎?

費大為:美術館、博物館屬於全社會的公共資源,管理者應該盡公民的義務,為社會服務。美術館接受了國家或企業的款項,也是別人勞動的成果,因此應該要讓這筆資金髮揮最大的作用,就是要在尊重作品和藝術的前提下,把它的影響最大化。我們看到很多美術館在展覽之外還會將舉辦很多講座、導覽以及展覽之外延伸出的一些學術活動。這就是讓展覽以及對藝術的理解最大化的辦法。它們能夠引起觀眾的思想活動,而不是純粹地觀看。如果説傳統藝術的美術館更多的是提供觀看的對象,那麼當代藝術的美術館則要提供比觀看更多的因素,在觀看之外還要引起討論,這些討論將往往涉及到比作品之外更廣泛的領域。

美術館和觀眾的平等其實是談不上的。美術館設置了觀看的前提,它必須引導觀眾,甚至培養觀眾産生批判性的思考來産生自己的觀看。這些互動當然是美術館希望發生的事情,但主導者還是美術館,公眾無法主導美術館,就像觀眾無法制定美術館的全部運營內容一樣。因此説“平等”還是言過其實了。

記者:您剛剛説到美術館舉行的與公眾互動的項目和活動,是為了讓觀眾更深入地理解藝術作品的做法,似乎也和藝術史的發展有關,因為以往我們欣賞藝術主要是從審美的角度上欣賞,而後來隨著藝術內涵被逐漸擴大,美術館也要履行幫助公眾從視覺以外更好去理解作品,是這樣的嗎?

費大為:是這樣。除此之外,我剛才説到美術館要通過各種項目擴大它的影響,簡單的説就擴大美術館的參觀人數。如果某個美術館的參觀人數太少的話,會被認為美術館的業績很差,整個團隊沒有認真在做美術館。這也會影響到政府或企業對美術館的撥款數目。慢慢他們的財源就會斷了。所以,美術館得想盡辦法擴大其影響力,爭取更多的參觀人數。

當然,這也會引起另一個問題,就是美術館的迪斯尼化。實際上,美術館的難度在於它如何平衡其公眾性和學術性。

記者:大眾與專家的評定之中其實可能存在某些矛盾。

費大為:有差別就有矛盾,但是美術館是必須要兼顧到這兩方面。公眾性和學術性都很高的美術館才是一個好的美術館。

記者:您剛剛説的這些情況,主要是基於西方的美術館和博物館的發展情況説的。它們對中國目前美術館的發展有哪些可以借鑒的地方?

費大為:可以有借鑒的地方,主要不在於它的方式和技術,比如如何保存作品、修復作品、如何播放錄影、規格是什麼等等,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相對簡單的事情。因為這些都是表面的。

我認為最應該借鑒的,最核心、也是最難的東西,就是對藝術和藝術家的充分尊重和理解。國內的美術館系統最缺乏的是這個部分,而不是表面的技術和設備。如果沒有這個部分,其他的一切都是空架子,或者説是表面的炒作,是沒有靈魂的。對藝術的理解和尊重的程度決定了美術館在整個系統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和價值。如果我們能夠站在這個角度去做美術館,那麼我們就一定有可能超越西方,讓中國的美術館在世界上産生巨大影響。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