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堯小鋒:時間創造藝術品收藏的價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31 17:10:35 | 文章來源: 收藏投資導刊

2010年,藝術品市場在一片創紀錄的天價聲中結束。不管你有何種感受——驚喜、遺憾還是平淡無奇,我們都邁進了新一年的門檻,唯一能做的就是總結過去,順應市場慣性,汲取力量,抓住新的機遇。

收藏藝術品實際是收藏一段歷史。因此,創造藝術品價值的不僅有藝術家、製作者和收藏者,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創造者。這裡的時間,不僅指一件藝術品離現在的時間距離,也包括我們能提前多久發現其中的價值——即所謂的市場先機。前者是鑒定家的事,而後者則是有才識的人能把握的。回首全球藝術品市場發展史,無不如此。當人們把高價藝術品定格在繪畫、雕塑、工藝品和奢侈品等方面時,誰能想到,2007年,拿破侖26歲時的22頁手稿拍得35.4萬美元;2009年歲末,國內某拍賣公司拍賣一“蓮花座太湖石立峰”的擺件,12萬元起拍,最終以134萬元成交。

2010年年末,市場裏的最後一道彩虹無疑留給了“破爛王”趙慶偉。12月11日,在北京翰海秋拍開設的“小雅觀心”專場上,拍賣會上出現了趙慶偉的藏品,如連環畫原稿、插圖和手稿等。最終,79件拍品以100%成交,總成交額達2296萬元。趙慶偉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涉足收藏投資,與其他人一件或幾件逐步購藏不同的是,他的渠道多來自北京等大城市的廢品收購站,按斤稱、論堆收。多年來,他投資了幾千萬元,如今,他收藏的東西多達幾個集裝箱,重達幾十噸,門類多達上百種,諸如老照片、插圖、連環畫、手稿、舊書、老油畫。與大眾理解的收藏相比,趙慶偉的收藏算是偏門。前些年,不少拍賣公司到府徵集拍品,但最終多為流拍。然而,他並沒有心灰意冷,繼續堅持自己的收藏風格,不斷購進新的藏品,終於迎來本次豐碩的成果。

是什麼促成了趙慶偉的成功?是時間。因為他比別人先知先覺,並提早十幾年購進了這些藏品,持之以恒。從2003年到2010年上半年,書畫、油畫、古董等常見板塊在市場上輪番上漲,他巋然不動,在自己看中的領域裏辛勤耕耘,不盲從於市場。專場拍賣成功後,過去那些對趙慶偉收藏頗有微詞的人,觀念受到刺激,在表達祝賀的同時,想得最多的恐怕就是:為什麼我沒有早買這些東西呢?按照專場所取得的成績估算,趙慶偉那些堆積如山的藏品估價至少有幾十個億。

走在時間前面,把握市場先機,是大家經常挂在嘴邊的話,但是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因為這不僅需要膽識,更需要耐得住寂寞。2009年以來,各路資本推動藝術品市場瘋漲,準確地説,是各路閒錢紛紛進軍藝術品。相比房地産、證券、實業等其他投資渠道,藝術品市場所需求的資金簡直微乎其微。因此,想要很多資本把藝術品當作主要投資渠道顯然不現實。一億元投資在其他領域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買一件藝術品卻足以讓人咋舌,引來眾多媒體長篇累牘的報道。這種不在意短期投資回報的閒錢的進入,促進了藝術品市場的快速發展,也為大家帶來無窮的市場機會。不少行家抱怨,各路資本進入市場,將自己擠出了市場,這種説法實際上也反映了不少行家並沒有理解時間在藝術品價值中的分量,將自己角色定位為一個“短炒客”。不難理解,如果行家手裏有東西,那麼資本進入的時候,正是他們賺得缽滿盆滿的時刻,用回收的錢可以投入到未來有增值潛力的新品種或目前冷門的藝術作品。

在藝術品市場上,很多人會去尋找那些先漲、漲得快的品種,不惜重金投入,短買短賣,往往忽視了以小成本去尋找那些潛力品種,長買長賣。前者的收藏方式,運氣好的能博取短期差價,運氣不濟的則被套牢;後者不僅能保質保量,還能以規模取勝。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