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郭慶祥:城市應鼓勵多建小型美術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19 17:04:23 | 文章來源: 《大連晚報》

文\魏東平

郭慶祥,書畫收藏大家,被譽為“收藏大鱷”,大師吳冠中、石齊“背後的推手”。郭慶祥不僅在書畫收藏領域獨佔鰲頭,而且熟識藝術理論,通曉美術史,多年研究並一直提倡學術性收藏,形成了獨到的藝術理念和收藏理論。近日,本報記者對話郭慶祥,就城市文化建設的相關問題,郭先生提出了諸多見解。

文藝必須具備時代性和創造性

本報記者(以下簡稱記):談城市的文化和精神,離不開大文化的理念。我在8月29日《人民日報》上看到了您寫的文章《我們共同的文化擔當》,您在文章中講到,文藝作品其實是可以反映民族精神,展現國家形象的,對此,您是怎麼理解的?

郭慶祥(以下簡稱郭):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中國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政治、經濟、外交在世界上産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而文化藝術對世界的影響力顯然是不夠的。

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城市的人們因思維方式不同、價值觀念不同等等原因導致了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性的客觀現實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世界。創作具有時代精神、創新意義的文藝作品來展示當代中國精神,正是對國家形象的體現。

記:藝術價格背離藝術價值這種現象是怎麼産生的?

郭:在社會上,我們經常會看到、聽到一些評論家不負責任的亂點評,把一些不入流的畫家捧為“大師”,他們失去了知識分子最基本的良知。還有一些畫家,拿官位頭銜來提高自己作品的價值,還有自己幫自己戴“大師”的帽子。更有一些拍賣行、畫廊、藝術品經紀人,為了小集團利益,急功近利地肆意炒作,虛抬價位。當然,我們一些收藏者和投資者,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自己不學習,盲從別人的評論,然後又亂買。

我們不能以暴發戶的心態去搞藝術品收藏。藝術品是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是精神生活的體現,它和普通商品是有本質區別的。我認為真正藝術品的價值是不能靠目前的市場價格來衡量的。許多收藏投資者還沒有真正弄明白藝術是怎麼回事,就一擲千金盲目收藏,我認為他就不可能享受到藝術本身帶來的精神愉悅。

藝術創作要杜絕浮躁心理

記:您覺得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文藝創作具備時代性和創造性?

郭:我們既不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也不能拿我們歷史的璀璨文化盲目自傲,這就需要一批自擔使命、銳意創新的藝術家,突破傳統思想的禁錮,包容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以創造適應當代人類社會文化需求的藝術作品,從而真正延續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記:您認為,當今藝術家在繼承與創新上,還存在哪些問題?

郭:必須杜絕當下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有的畫家長期不思進取,把品質低下的商品畫帶入市場,肆意炒作,引導市場盲目跟從;也有一些畫家不在藝術創作上下功夫,卻在那兒追名逐利。多少年來,他們沒有去創作藝術作品也沒一幅作品能打動人和感動人。藝術品最終價值是體現在藝術價值上,而不是在作者的官位大小、包裝程度等這些“附加值”上!這些畫家的作品和藝術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因此,藝術家不能説空話、套話,也不能做金錢的奴隸,應該去創作有真正藝術價值的作品。藝術品收藏者也應該牢記,經濟利益是不能替代文化擔當的。

記:您是不是覺得收藏這些人的作品也是一種浪費?

郭:我希望大連的收藏家首先要懂得什麼是藝術作品,要收藏有藝術價值的藝術品,不要被一些畫商品畫的畫家所愚弄。有的畫家用古典詩詞來題畫裝點門面,既沒有藝術的時代感也沒有藝術創新精神。近一生自己臨摹自己風格、幾個圖式來回組合成為流水線作業,現在名聲大了,不是因為作品本身具有藝術性而是功夫都下在自我炒作和宣傳上,根本沒有時間研究藝術和創作,現在已經變成禮品畫了。而這些都是不值得收藏的作品,藝術家不是吹出來的,也不是捧出來的,藝術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生命力。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但這種“繼承和發揚”不能從形式上盲目刻意跟從。只有把傳統文化引入現代生活,傳統文化才具有真實和現實的意義,否則傳統文化就會淪為“偽國學”。在文化開放的全球化形勢下,要把中國文化藝術融入世界,必須具備文化精神傳承的內在個性,而不僅僅是外在形式,這是需要很大智慧的。

藝術作品一定要體現人生價值和人類情懷

記:您認為什麼樣的藝術品才是真正值得收藏的作品?

郭:藝術作品一定要體現人生價值和人類情懷。藝術作品最樸實的審美也就是一個“情”字,這種“情”來自於藝術家對自然的感應,也是對社會的感懷。只有真“情”才能感染人、感動人,不能感染也不能感動人的一定不是好作品。優秀的藝術正是心靈與情感溝通的橋梁。我們應該知道:不是每一件美術作品都能成為藝術品的!

記:怎樣才能弘揚中華傳統藝術?

郭:要向世界表達當代中華民族的精神,輸出當代中國的文化價值觀,是不能僅僅把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産重新包裝一下在世界上展示的。要鼓勵和引導一批優秀藝術家,為他們營造思想獨立、精神自由的學術氛圍,創作個性發展、健康積極的藝術氛圍,這是藝術家、藝術品市場參與者和收藏機構共同的文化擔當和社會責任。

記:您到過世界很多城市,這些城市給您城市應多建小型美術館、展覽館留下最深的印像是什麼?

郭:在歐洲,一個城市有幾十家乃至上百家博物館、美術館是很正常的事,規模大多很小,小的多是私人館藏,但都有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曆史。國內的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博物館、美術館的館藏也非常豐富,這些城市很有文化氛圍。

記:如今,大連的很多企業或者企業家都對收藏藝術品很感興趣,你對大連的收藏有何感受?

郭:許多外地的朋友跟我講,到大連來,整體環境很好,但文化氛圍還比較弱些,文化藝術生活還比較單調。目前大連的文化收藏,包括畫廊文化還談不上形成一個濃厚的氛圍,也沒有形成一定的氣候,比如美術館、博物館,企業的收藏也缺少真正的藝術精品。

記:這是因為人們通常所説的大連沒有文化嗎?

郭:我覺得不是這樣,其實大連有深厚的文化藝術基礎:旅順博物館、大連圖書館都館藏豐富,有很多有價值的文物和孤本館藏;15中學向中國美院、中央美院輸送了大批藝術人才;44中學的音樂教育也很牢固;而且大連人還是很有藝術品位的,接受現代審美的素質也是很高的。

記:在您看來,大連需不需要建設更多的美術館呢?

郭:現在國內很多城市都在建美術館、博物館,我覺得我們不宜盲目多建美術館、博物館,一定要按自己城市的自然文化條件量身打造。建這些館不要圖大,大了會給維護帶來過重負擔,而且藏館建得很大,沒有像樣的藏品,就像建了個體育場,卻沒有賽事一樣,也是一種浪費。政府、企業不能建空館,更不能建垃圾館,館內要有藝術價值的藏品,館藏內容很關鍵。我覺得,城市應鼓勵建設有價值的小型美術館、展覽館。

記:創建美術館對大連市民藝術素質的提高有何益處?

郭:一個城市應多給民眾創造文明條件,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環境,讓民眾可以更多地去音樂廳、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觀賞音樂會,看各種藝術展覽,便能迅速提高市民的文化修養,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