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獨家】王懷慶:吳冠中先生與十個問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8 17:01:3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在中國,還沒有一個藝術家象吳冠中先生一樣,能把自己的藝術觀點、創作心路、審美品格及生命感悟敘述的不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富於學術上的精準與文采上的到位。他的這種特質,常使後評者感到一種畫蛇添足的尷尬。為避免這種窘境,在此暫不過多評論先生的作品與文章,只想提出由吳冠中先生的存在與成功,激發出中國當今許多令人思考的文化問題,我想,這也許是吳冠中先生的“意義”之一。

一、 在中國知識分子中,真正有知識的不多,有膽量的更少,象吳先生這樣仗義執言,實話實説的人,鳳毛麟角,他的這種“勇敢”是性格使然,還是品格所致?這種勇敢與無畏倒底是在捍衛什麼?

二、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出:“美盲要比文盲多”“培養慧眼比煅煉巧手重要”,這些一針見血的觀點,對於一個低俗的文化時代和一個精神指向不明的人群,有哪些啟示性的意義?

三、 吳冠中之路是一條歷經坎坷的成功之路,世界上任何一條藝術上的成功之路,都是不可重復不可複製之路,那麼,“路”的現實意義何在?

四、 他在多篇文章中提到:黃山松的奇異多姿是風吹雨打的結果,是“生命的掙扎”,他又説“苦瓜只能結在苦藤上”,他還説:他只能“橫站”,到晚年他甚至傷感地講:“我負丹青,丹青負我”。這一切言論,無不指向一個問題:即: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在“文化環境”中有沒有優良中差劣之分?對於當前,存在不存在“文化環境”的環保問題?

五、 一個能真正提出具有文化意義問題的畫家,應該説了不得,一個能提出問題,又能在藝術創作實踐中解決問題的畫家,應該説不得了。吳冠中先生即機敏地提出了問題,又勇敢地解決了問題,他還有那些沒有來的及解決的問題?

六、 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現象”,説明在我國三、四十年代,存在著一個與主流藝術教育不同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什麼?對今天的教學有什麼啟發?

七、 吳冠中向體制問題發起挑戰,完全基於他認為“藝術是野生的”“拒絕眷養”“反對依附”的思想。他的挑戰在現實面前不了了之甚至説“失敗了”。然而它讓我們繼續思考:一個長期沒有大師産生的地方,一定會 看到一個産生大師極為吝嗇的體制。

八、 吳冠中先生拿出四年之久的生命時光,不惜患了嚴重的失眠症,以致內心留下了巨大的陰影,用一場假畫官司,為藝術家同時也為一切造假者,探清了一個觸目驚心的現實:在中國沒有一家權威機構可以在真正意義上判定一件藝術品的真偽,沒有一家拍賣行需要承擔標的物真偽的法律責任,沒有一家法院能夠百分之百地執行法律的判決。這簡直就是一個造假者的極樂世界,然而它就是今天如火如荼的中國藝術市場的基盤。

九、 共産黨員、政協常委、美協顧問這些政治面貌與社會身份,與吳先生獨立自由的藝術家性格是如何統一的?

十、 吳先生去逝後,有人提出他是不是“大師”的話題,這讓我聯想到國際上任何一位“大師”的出現,與其説是藝術家個人奮鬥的結果,倒不如説是國家文化戰略行為的實施。今後要想成為文化強國的中國,在這方面做好準備了嗎?

以上十個問題,並沒有把吳冠中先生完全“展開”,然而我們可以因他的思考再思考,因他的發問再追問,因他的實踐再實踐。隨著吳冠中等老一代知識分子的離去,我們深感他們“留下了許多”也“帶走了許多”。留下了許多從來沒有的,帶走了今後很難再有的。

2010年8月2日王懷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