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李欣訪談錄:中國的攝影拍賣市場還很年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4 14:30:02 | 文章來源: 今日藝術網

李超:我關注了一下今年華辰拍賣影像專場成交量的數據,是279.4萬,成交率49.49%。

李欣:是這樣,實際上現在的成交額應該是將近三百萬。當時有一些藏家沒到,今年也確實是一個特例,好多藏家都在國外。影像它也是一個剛剛開始的新的藝術門類,有很多人都是剛開始來關注影像,這樣的話,可能就覺得更多的事情是放在自己的那個主業上,不值得為一個拍賣耽誤其他事情等等。

李超:對。

李欣:他們剛好回來的時候,正好是拍賣完,但是還有東西還是想要賣,所以就有一個場外交易,加起來的話,今年是基本上是將近一個60%多的成交率,然後成交額在三百萬。

李超:就是説今年這個成績相比以往還是不錯的?

李欣:還是不錯的,對。那麼,從整個目前這個發展趨勢來看的話,影像確實每做完一場,它就越來越受到了更多的群體的關注。

李超:這種現象是否代表了中國影像藝術在二級市場的一個整體現狀?李欣:我覺得不完全是這樣。很多媒體老是在説,華辰都是在做老照片,或許是傳統紀實類的作品,那麼是不是確定的方向和追求的一個目標就這樣?其實我説不是,我跟大家也都在解釋,拍賣公司實際上是特別簡單的一個仲介公司,它仲介只需要服務好兩家,一個是買家、一個是賣家。有人願意來賣,有人願意來買,我們把這件事促合成了以後,這件事就成功了,對於拍賣公司來説,它不像一個研究機構那樣具有代表性,或者是一個方向性。實際上,它是市場一個真實的一個反映,因為首先在中國開始有了影像市場以後,當代藝術實際上已經開始走到一個頂點了,到了2008年反映到國內的時候,國外的整個當代藝術的大盤已經出現了一個狀況了,就是我們比人家慢半拍。就是説我們實際上正好又趕上了一個新興起的東西,然後又趕上一個這樣一個國際大環境。當代影像藝術這一塊,實際上我們國內在學術上缺乏理論家、評論家、好的策展人,我們對藏家在梳理方面是嚴重缺乏的,而且我們藏家在知識儲備結構上也是比較困乏的。因為我們的生長環境,我們從小沒有受過這種教育,那麼上來把這些非常抽象的、反映內心世界的、不是直述表白出來的東西放在他眼前的話,真的是很多人都難以接受的,或者是難以解讀。因為我看得特別直白,就是説有些人為什麼不買當代藝術品?第一看不懂,而且2005年當代藝術大起的時候,很多人要花幾百萬乃至幾千萬去買一件藝術品的時候,看不懂肯定要思索。

李超:這些人其中也有很多是抱著投機心理的。

李欣:實際上這時候泡沫經濟已經開始了。很多人買回來的東西以後,回過頭來隔個三年五載再看看,可能就是一張廢紙。那麼在這種狀況下可以想想看,整個的當代藝術在中國的市場來説,是處在一個什麼狀況?影像就更不例外,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新的藝術門類。本身來説,大家對攝影各個方面、層面上都缺乏一些更進一步的認識,更何況當代影像藝術是需要是用影像作為一個載體進行再創作。我們整個的影像藝術市場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況。所以呢,大部分的藏家就覺得老照片好,老照片是基本上歸類到紀實類別,它比較直觀,很容易讀懂。

第二,這些東西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對於中國的這種傳統收藏概念來説,少而精的東西,肯定就物以稀為貴。從整個市場來體現的話,目前整體傾向於這個。拍賣行是做經營的,第一市場需要什麼,拍賣行肯定就給藏家在這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務。但是,當代藝術開始下滑的時候,我們仍然堅持每年拿出10%的力量來給一些年輕人,鼓勵年輕人在新創作中有一個發展空間。藏家還是要有一個認知的過程,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那麼從整個市場的表現來説,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況。

李超:總體來説,當下這些狀況是符合那個市場規律和供求關係的?

李欣:對。

李超:目前對影像作品的主流的評判標準,是不是藝術價值跟歷史價值相結合的方式來評判?

李欣:是這樣。在整個影像藝術品收藏市場裏面,目前來説大概分為三個大類。

第一個就是老照片,具有歷史性的。那麼第二一個,就是紀實類的。第三類就是觀念的、當代的。一般來説在市場上能夠有一個高的回報,在價值上有一個高的體現的話,是四個因素組合起來:老照片肯定無外乎包含了歷史價值、古董價值,還有它的文化價值。但是這三個因素加起來,遠遠不能體現在藝術品的這個價值上面有多高,一定要有藝術價值,四個因素加起來,才會在市場上有一個很高的價值體現。

那説到這個第二類,紀實類的作品,首先一定要反映它的藝術價值,因為它是新的作品,從開始創作的時候就確定,還要含有很多的其他的因素,比如説像正好反映了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或人物,他所反映的題材和人物在這個歷史上是繞不過去的。當代攝影也是這樣,因為是新的東西,真正的賣點是思想、創新。

李超:目前的中國影像收藏整體趨向於對老照片的收藏,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李欣:之前談到一些,我再補充幾點,第一是照片的特質,它的可複製性,攝影1839年發明以後,攝影技術不斷地在完善,初期的時候實際上攝影是一個非常奢侈的東西,無論從器材,還是它的使用的原材料。早年的呈現的方式是非常奢侈的,比如説用玻璃幹版底,那麼一百年之後它的保存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還有它的呈現技術,早年最早用的都是一些蛋白的影像,是用蛋清作為一個調和劑,然後涂到這個感光紙上,把影像呈現出來。由於這些特質性,它的保存要求環境要很高,比如它不宜暴曬、要防潮,還有不能折疊等等,這樣的話,能通過一百年能夠留下來的東西,實際上已經不多。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就是早年這些技術都掌握在外國人手裏,他們在到中國來,無論他們的身份是什麼樣子,在完成了這個創作以後,都不是在國內完成的後期,而是就把它都帶回國去。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中國當時在這方面不夠發達,所以他們必須拿回國去,才能完成第二步。那麼這樣的話,留下來的東西就更少。

李超:華辰拍賣在當代攝影的藏家培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欣:我剛剛從上海回來,在上海做了三件事,第一個做了兩個關於影像藝術收藏的講座,這個是針對兩個不同的人群。一個是針對攝影師,就是説如果作為一個未來的藝術家,該怎麼做?什麼樣的準備才能讓作品進入到藝術品收藏市場,要怎麼能夠保證今後的藝術品在市場裏面的價值。

另一方面就是針對未來的藏家,怎麼收?如何收?收什麼樣的東西?這樣的話,等於是對不同的兩個群體做了一個普及工作。還跟《上海證券報》和《藝術世界》聯合做了一個小型的研討會,把國內包括國際比較對影像藝術收藏比較有認識的、有話語權的理論家、藏家或者是畫廊,以及小二級市場的代表聚在一起,針對目前市場上現存的一些問題做了一些梳理。同時,我們每年不光是做兩次拍賣,有時候會做一些攝影文化的推廣活動。攝影真正它從中國當代藝術從屬地位獨立出來是在2006年,也就是華辰首場的這一拍。那麼它的真正含義在於它為整個中國藝術拍賣輸送了一個新的藝術門類,這個我覺得是比較重要的。在這之前,攝影一直處在一個從屬地位的話,所以不被重視,沒有更好的挖掘,沒有更好的研究,這都是有客觀因素在存在的。讓大家開始來關注影像藝術,來重視這一塊的話也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我們還需要有一些普及的知識來傳遞給大家,每年做一些影像文化的推廣活動,比如説做一些展覽,挑一些包括年輕的當代藝術家幫他們做一些梳理,還有一個做講座。我把自己現在比喻為一個布道者,就像早年西方傳教士到中國來到處去布道一樣。我們現在也是這樣,只要有時間和機會成熟的話,我都會去做一些影像收藏的一些講座。

李超:華辰是中國第一個成立這個影像專場。

李欣:對。影像部和影像專場,成立的真正的意義在於,它把攝影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從一個從屬的地位把它脫離出來了,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那麼這樣的話,實際上它需要我們有專人、專項、專款對它進行研究、開發和梳理。大家也都知道我們中國沒有一部完整的中國攝影史,所以通過我們這個專場由市場來帶動的話,無論是對於梳理和挖掘攝影文化和豐富我們的攝影史,都有很深遠的意義。那麼等到慢慢給把這些都豐富了,我相信中國會有一部很完整的攝影發展史,隨著中國地位的一個提升的話,那麼世界攝影史裏頭一定要有中國攝影史的一部分。

李超:據我了解,國外的拍賣行像蘇富比,佳士得,他們在50年代就成立了這個專場,影像專場。

李欣:對。

李超:他們發展到現在應該是比較成熟了。目前國內的影像拍賣,跟國外還存在哪些差距?

李欣:嚴格意義上來説,現在差距並不是很大,影像實際上是無國界的,尤其是影像的拍賣。無論是從攝影技術發明還是到攝影器材、原材料的使用、後期的一個製作,基本上都是舶來品。目前來説,我們所用的這些東西其實都是跟國際上接軌。而且我們創立的影像拍賣,實際上整個運作模式都是參照蘇富比和佳士得,因為他們已經很成熟了。但是説沒有差距是不可能的。我們當時考慮到中國的國情,比如説像買家佣金。國外的買家佣金是這樣,比如説到了500萬,那麼它的佣金是20%的,最高的實際上是10%-35%的一個收費曲線,成交價格越高,那麼它的佣金收得越少,成交價格越低,它的佣金越高,無論是買家和賣家都是這樣的一個模式。但是在中國不行,全中國的拍賣公司都是一樣的,佣金是12%,因為初期的市場需要培育培育。

還有,與國際上的最大差距就是自信問題。國際上這些年大家已經對整個的影像的收藏流程都豐富清晰,而且成為一個很完善的體系。藝術家在攝影史上的位置、市場價格都一目了然。但是對於發展初期的中國,仍處在一個完善的階段。為什麼國際市場影像的發展得比較緩慢,就是因為它還是處在一個小眾的藝術門類裏面,因為它的可複製性,這是國內現在比較提到問題最多的,誰也不敢拿自己的誠信去開玩笑,一旦上黑名單的話,後果是很嚴重的。

從2006年開始,自從有了拍賣市場,實際上對一級市場是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2006年開始以後,專門做影像的畫廊已經很多了,另外也有一些其他的畫廊,也開始把它的經營範圍加入了攝影藝術。我們與西方的差距,除了藏家的基本素質,還有我們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還都不是很完善,這個是最大的差距。

大家對影像還是處在一個認識的初期,大家都知道影像是未來,但是到底怎麼能夠成為藝術品?不是很明白。但是從整個的成交量來説,我們現在跟西方不相上下。因為我這兩年也一直在關注西方,我們現在每拍一場基本上的標的在150-300件,大概每一場的成交額在250萬-300萬的一個區間。國外市場基本上也是在這個範疇之列,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影像的發展速度在整個中國來説,雖然比我們預期的要慢,但實際並不慢。國外用30多年的一個發展歷程,才有今天市場的一個反映,但是我們僅僅用了4年多的時間。

李超:中國嘉德跟北京誠軒是在華辰之後陸續成立了影像專場,您如何看待這種鼎立局面?

李欣:2006年有了北京華辰的首場影像拍賣,隨即嘉德和誠軒也紛紛進來了。但是很遺憾到了2008年,誠軒退出了,已經沒有影像專場了。嘉德是時有時無,而且嘉德在格局上比較不穩定。為什麼他們做做停停或者甚至徹底關掉?或者是又回到原來的一個現狀?問題在於他們沒有把攝影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當時華辰影像專拍也基於這種考慮,於是我用了兩年半的時間來考察市場,所以才發現這裡面的商機就在於我們要想找影像或者是跟影像相關的産品的話,非常之難。華辰是唯一一家堅持做影像專場的,前提是“專場”兩個字,其他拍賣都沒有。

李超:隨著現在影像市場越來越好,據我了解好像有一些小的拍賣行它也逐漸加入進來。

李欣:對。

李超:這種多點開花的局面,您是什麼看法?

李欣:其實我是特別希望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基於兩個因素,第一個就是孤掌難鳴,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第二,要想影像拍賣事業前進和發展,一定要有競爭。沒有競爭的話,是不可能推動它的前進和發展的。我們的榜樣目前仍然是蘇富比和佳士得,但是還是與它還是有地域文化的一個差距,所以基於這兩個因素我們是非常希望更多的拍賣行加入近來。

李超:華辰一直是在做關於中國影像的收藏標準、學術機制和攝影藝術史的梳理,都做了哪些的具體工作?

李欣:目前,我們的拍賣圖錄和數據就基本上是整個攝影理論與收藏方面作為參考的一個工具了。還有我們的拍賣結果都會被國際作為一個風向標,來對中國的整個藝術品收藏市場作為一個分析。比如説像Artprice,Artprice是法國的一家這個網站。它針對全球的藝術品的參考指數,每年都做一些分析提供給大家。我們是少有的被放進去了,因為它具有代表性。華辰不僅成立的是中國的首場影像,而且也是亞洲的首場影像。所以代表範圍比較大。這兩年的挖掘,老照片大部分都是回流作品,這幫助社會豐富了一些歷史和文化的內容,也為我們的博物館、圖書館豐富了很多的內容。

李超: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攝影博物館或者是美術館,影像收藏標準和學術機制的建立,可能更適合非商業性的機構來做。中國在建立純粹的攝影機構的道路上還有什麼還存在哪些問題?

李欣:對於攝影文化的一個認知還有待提升。像在國外,為什麼這些年攝影藝術在整個的社會發展當中起到重要性地位,市場的飛速發展的變遷?攝影機構對於藝術品的價值和學術的評定,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外很多的機構都在踴躍地收攝影藝術作品,但是國內還需提升,儘管也已經開始了。我知道有一些機構特別願意通過我們的市場來收作品,因為我們梳理工作做的非常好,或者我們品牌的形成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

李超:感謝您接受今日藝術網的採訪。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