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一場與藝術無關的資本豪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17 09:26:01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在當前中國藝術品天價合理一片歡呼聲的背後,是否正上演著一場必將越演越烈的與藝術無關的資本豪賭?藝術品與市場價值的關係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再環顧左右,看看持“合理論”的都是哪些人士?

當黃庭堅的書法作品《砥柱銘》以總價人民幣4.368億元拍出,當預測中國藝術品的天價時代正急速到來的聲浪震天響起,當真正的書法藝術研究者和愛好者反覆質疑這個天價的合理性,提出和思考上述問題應該也是合理的。

我相信黃庭堅的藝術真跡具有希世的價值,也相信“未來也許會更貴”。但是,對於天價現象的思考卻不可以止步於此,因為在黃庭堅之外還存在著太多的因素,而在那些因素中許多是與黃庭堅沒有半點關係的。説競買者的行為是源於對藝術品內在藝術價值的熱愛,或者説他們深深地認為收藏藝術品代表著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不能説沒有這種可能性,問題是他們之中有多少人會真的如此捫心自問呢?

似乎已有很多專業人士都説過:在房地産和股市相繼疲沓之後,由於看好人民幣升值前景,熱錢會大量涌入藝術品市場;以目前匯率競買藝術品,當人民幣升值後再拋出,既賺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收益,同時又可以賺到藝術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價差。因此,認為在中國藝術品天價現象和天價合理論的背後存在著一場聯手進行的資本的豪睹,從邏輯上説是完全有道理的。另外,有一些圈內人士觀察到這樣的現象:有些買家顯然不是原來圈裏的人,新面孔不斷出現和電話委託有所增加,這些顯然都是伏擊人民幣升值的熱錢潛入藝術品市場的特徵。因此,藝術品拍賣會的總成交額飛速上升和作品天價屢現刷新就是並不奇怪的。其實,這種邏輯和現象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也早已有人談過。問題是,這種聲音與“天價合理論”相比,可能是由於缺乏某種強勁的利益動機而相對要微弱很多。

熱錢的來源按業界的形象説法是既有“外賊”也有“家賊”,“外賊”是伺機涌入,“家賊”則留守尋找機會,而人民幣的升值和短期“快進快出”的投資行為就是熱錢最大的豪賭機會。假如真的是一場熱錢的資本豪賭,這熱錢的“身份”是否也有可疑之點?所謂“身份”,或許也會涉及到這錢究竟是誰的——— 其實應該更準確地説,是誰並不重要而且外人也管不著,關鍵是這錢究竟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相信我們從生活經驗中都有這樣的體會,最豪爽的花錢常常都是花別人的錢。

有國內專業人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藏家為什麼不把《砥柱銘》送去蘇富比、佳士得拍賣,而是委託一個發展剛五年的年輕拍賣公司來拍賣?答案是對中國藝術品拍賣的肯定,因為藏家也很明白,只有在中國的拍賣公司,才會拍出這樣的價格。説實話,我對於這一問題和答案很關注,但是一方面我擔心人們忽略了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又擔心可能會存在對這個問題的過度解讀。但是無論如何,我認為這個問題是敏感的,有其真實的內在意味。

與拍賣會上的假貨氾濫、藝術品市場充斥贗品的憂慮相比,熱錢的資本豪賭又會帶來何種警示呢?假如僅僅是作為一條正常的投資途徑,人們在對藝術品價值的充分認識基礎上同時期待著長期而驚人的回報的話,那麼天價現象或許也是合理的。問題在於,如上述分析表明,我們起碼在目前無法排除正在上演的是一場資本豪賭鬧劇的可能性,那麼看問題的角度就應該是多方面的。從理論上説,就如任何金融體系一樣,人民幣的升值並非是必然的;從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來看,藝術品市場的虛高和泡沫更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假如藝術品的天價現象真的是一場資本豪賭的鬧劇的話,一旦風吹草動,熱錢的出逃總是最快的。

我認為,以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或者中國作為崛起大國的文化地位上升來解釋國內藝術品市場的上升可能是有道理的,但用來解釋狂飆的天價現象,如果不是太天真,恐怕就是有問題了。有一句話説“亂世饑饉,盛世收藏”,最怕的是在盛亂同體之際,就只有巧取豪奪了。

□李公明(廣州美院美術史係教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