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藝術家張洹:一個河南人的幸福生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12 15:36:50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他的紐約 出位的成功

功成名就是從紐約開始的。

雖然像很多成功者一樣張洹喜歡盡可能把自己放低,他像周潤發在某個拙劣的廣告中的語氣一樣,對記者説,“成功?我還沒開始呢。”但他現在説話的腔調已經有些西方人説中文的味道,混亂的去聲和平聲,讓陌生人無法知道他其實是河南人。

張洹去往紐約與批評家高名潞息息相關。1998年9月,已經在西方國家巡迴一圈的中國當代藝術展覽最後一站在紐約舉行。這個名為Inside Out的展覽策展人是高名潞,他曾經策劃因為槍擊事件而轟動一時的“八九現代藝術大展”後出走美國。

高名潞在北京和眾多藝術家見面,回到紐約後,他打電話給張洹,問他能否將其行為藝術《為魚塘增高水位》的照片作為展覽畫冊的封面和海報。“我就説,太好了,這麼好的事,從來也沒上過封面啊。”張洹笑著回憶。這次北京個展上,高名潞特意來到現場,張洹與他擁抱、合影,向人們展示著他們的友誼。

90年代的張洹遠不是現在前呼後擁的樣子,沒有一百多個工人和助手,也沒有佔地四畝的工作室,在破爛的藝術家聚集區北京東村混跡數年,一無所成。高名潞的展覽讓張洹看到了一個改變命運的契機。他變賣所有家當,直接去往美國。

“我當時的想法是到那邊背屍體賺錢。然後攢個二三十萬人民幣,再殺回北京,租個房子重操舊業。”張洹説。

但一切比想像的好。到達紐約的張洹看到的是滿地滿墻張貼著自己作品的海報:他肩上馱著一個小孩,和其他幾位面色冷峻的男人一起站在水塘中央。因為這樣的影響力,當即就有藏家收藏了張洹一些行為藝術的圖片,他“有錢租個小房子了”。

安頓下來後,他開始逛美術館和畫廊,出席所有重要展覽的開幕式,並且開始籌劃個人新作品。他的行為藝術仍然力道十足,比如用身體融化冰床,這個來自中國的另類藝術家被《紐約時報》報道,在一片中國當代藝術的熱潮中,張洹開始被畫廊代理。首個個展,所有作品被一位當地藏家全部買斷。“百分之九十是幸運。”張洹認為。

從那之後,張洹開始在西方風生水起。各地美術館邀請他前去做行為表演,他身纏白布或赤身裸體或者把生牛肉做成肌肉的形狀裹在身上,招搖過市。這一切在美國看來,有著西方式的直白和東方式的生鮮。那張身上裹著牛肉、在街頭憤然行走的照片成為又一次經典,取名為《我的紐約》出現在各大媒體和畫冊的首頁。張洹成為了邀約不斷的明星藝術家,有時,他下了飛機,在去往美術館的路上,還未定下將要做的行為表演內容。但無論如何,一切都會被記錄下來,再高價送達藏家手中。

紐約八年,好運如奇跡般降臨在張洹頭上,這個曾經的北京東村盲流,命運翻轉得自己都無法想像。現在,他可以隨意評説西方對他藝術的誤解,“他們不真懂中國藝術,只是把藝術放到政治的大背景去分析。”但是,在他掙扎的90年代,只要可以出位,他不惜被誤解。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