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顧振清:美術館不是提款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07 20:08:26 | 文章來源: 顧振清的部落格

庫:您剛才特別説到國家對於美術館的政策,這似乎還反映了現在中國過分強調經濟的開放,而文化方面相當保守?所有美術館和公眾之間有非常大的距離。

顧:對。中國經濟改革和文化革新沒有完全同步。不同步,造成了中國文化機制變革的嚴重延宕和滯後。就美術館改制而言,中國很多民間和基層的官方北京的美術館功不可沒。它們最早試水當代性、公共性美術館機制,引領公眾的審美趣味。它們的卓有建樹的作做所為,對於官方美術館變革的影響力比較大。2003年我參與創辦了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它是國內第一個利用政府平臺引進民間專才一起管理、經營的美術館。多倫經驗,為中國當代美術館的制度建設、功能建設都開了風氣之先。尤其是策展制度的創新,使多倫美術館迅速與國際接軌。結果,它在1993-1995年對國內美術館從意識形態功能向公眾美術館功能轉化起到了一個樣板的作用。這其中,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的很多舉措是不一樣的。

第一個舉措,就是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獨創了一個軸心、要害部門,即策展部。美術館把策展部視為美術館的總參謀部,專設總策展人牽頭,以策展制度的建設統攝整個美術館的業務工作。以前中國的美術館沒有策展部,只有學術部。策展部的核心功能是展覽的原創和策劃。美術館策展是一大堆既強調創意合技術含量、又有時限和效率要求的專業工作,包括有原創展覽、引進展覽,還有一些交流展覽的組織、策劃等等。一個專業的展覽裏面,有巨大的工作量,編輯出版畫冊,做電子和紙本的請柬海報,公共推廣,贊助工作,展覽空間設計和佈置,新聞發佈會,開幕式及酒會活動、展覽導覽等等,還有很多應急工作,如國際運輸、報關、保險,甚至嘉賓接待的工作要做。所以,策展部就變成了美術館的心臟。

當然,美術館成立了策展部後,學術部還是有的,學術部做什麼呢?做研討會,做論壇,編輯美術館的年鑒,建構文獻庫等,你説學術部忙不忙?忙壞了,哪有可能還去做策展。所以説,許多中國的美術館原來的體制架構就不合理。不合理在哪兒?連策展部都沒有,只好讓其他部門越粗代庖,臨時援手。那麼,誰來做當代藝術展覽的原創呢?又怎麼來做呢?

所以,美術館的策展部是一個總參謀部,其他部門如學術部、工程部、典藏部、教育和推廣部,還加一個辦公室,其實都在業務上圍著策展部這個軸心轉。策展中心制,這是一個當代美術館完整的內部結構。美術館各部門的工作各有方向、專攻,但互相間的橫向聯通是必須的。其中,尤以策展部這個“總參謀部”對所有其他部門的輻射性溝通、指導最為關鍵,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當代藝術越具挑戰性、跨界性、創新性,策展部也就越具重要性。

庫:美術館展覽資金的來源是怎麼一個情況?

顧:策展部實際上是美術館裏最有挑戰性的部門。每一個展覽都會涉及到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策展部是需要跟錢打交道的一個部門。很多美術館還設一個公共推廣和聯絡的部門,這個部門常常要去找贊助,參加好多Party,聯絡好多品牌。但一旦涉及場地合作、展覽合作的融資機會,很多工作又是隸屬策展部、或與策展部相關。至於美術館的開支,以2005年的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為例,政府預算僅解決了1/3的開支,另有1/3的支出通過這種各種贊助方式得來。最後1/3的開支,則通過美術館的一些經營獲得資金,比如藝術店和咖啡的經營、部分場館合作經營、與國際大品牌合作辦展等多種方式。

庫:到外面化緣有沒有對別人回饋?

顧:其實除了註明贊助單位LOGO,基本是沒有回饋的。平常,也很少有來美術館打廣告的事情。許多贊助並非來自企業,而是來自境外的藝術機構、甚至使館。比如説請台灣藝術家來,就找台灣的基金會贊助;請德國的藝術家,那麼就找德國歌德學院或領事館文化處幫忙;請香港藝術家,就請香港藝術發展局援手。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官方藝術機構來贊助、支援藝術。而中國的美術館日常辦展資金匱乏,國內的基金會又很難幫到忙,只好向外伸手化緣了。

庫:還有就是非營利和營利的概念,很多美術館都打著非營利的名號,實際上很多美術館也要參與作品的交易。

顧:那是中國部分美術館一種掩耳盜鈴的遊戲、名不副實的做法。國外的美術館以不參與藝術交易為準則。只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個別美術館經營出現巨大問題的時候,可能向社會宣佈要拍賣一件、兩件作品,來填補美術館虧損的窟窿。這種交易在美術史上雖有例在先,但是美術館一般不會這樣做。中國的官方美術館一般只收取場地租用收入。但是,一些企業美術館和私人美術館通過銷售作品來獲得利益,其實是挂羊頭賣狗肉。不如摘了面具,做畫廊,倒是名正言順。

去年,我跟某民間美術館討論美術館的發展可能性時,對方老闆,也就是美術館的創辦人直接提出,美術館能給他帶來多少利潤?。我説,想要利潤,就不要搞美術館,去搞公司、搞畫廊好了。但是企業和私人老闆做美術館,總是覺得必須建構盈利模式,覺得美術館應該是一個提款機。錯了!美術館不是提款機。

庫:這個現象就使得私立美術館在大眾心目中應該有的文化身份失去了公信力?

顧:我覺得在中國社會轉型期,任何機構的公信力都是慢慢建構的,不是説貼上一個標簽就有的。中國的美術館機制的尷尬狀態或者説山寨狀態,會不會長期地發展下去?我現在不好説。美術館在中國國情中發展出的“中國模式”,使美術館的各種山寨形態得以存活下來,甚至還有一個表面的繁榮。用自嘲的話來説,這也許就是中國在美術館機制上的一個特殊的創造。這個創造居然還得到了不少發展中國家的仿傚。

庫:我聽説這幾年有一些地方要搞房地産也通過所謂的美術館來造勢。

顧:搞這種噱頭是可以的。2003年以來,不少房地産商搞這種噱頭,通過搞美術館來博名。這也無可厚非。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吸引眼球的做法。這些資金的介入,其實也把當代藝術的社會蛋糕做大了。關鍵問題是,這些房地産商的美術館熱情能否堅持下去?如果沒有堅持,就變成了葉公好龍。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