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做自己的藝術,讓市場瘋漲去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21 10:16:52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新世紀10年,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藝壇上迅速躥紅,而一些藝術家也成為了“明星”,但是,成千上百的藝術家都在其間貢獻著力量。本報試圖通過對20位藝術家的採訪,用他們對這10年變化的切身感受,給出一種對新世紀10年的口述史。

這些藝術家們由於藝術成就、從事藝術類型的不同,新世紀10年給每個人帶來的自我感受都非常個體化,當然,共通性也有。在談到新世紀10年來,當代藝術遭遇到市場後,市場是否會給藝術家本人創作帶來影響時,20位藝術家幾乎都會強調自己不會受到市場的影響,然而市場對整個藝術家群體以及藝術本身可能還是會帶來變化。

【受訪藝術家】

蔡國強(主攻裝置藝術)、徐冰(主攻裝置藝術)、谷文達(主攻公共藝術)、王廣義(油畫、波普藝術)、張曉剛(主攻油畫)

岳敏君(主攻油畫)、黃銳(從事多種藝術)、展望(主攻雕塑)、趙半狄(主攻行為藝術)、王慶松(主攻影像藝術)

張大力(主攻塗鴉藝術)、劉野(主攻油畫)、汪建偉(主攻實驗藝術)、高嶺(藝術批評家)、黃專(藝術批評家)

劉韡(主攻裝置藝術)、孫原(主攻裝置藝術)、張小濤(主攻油畫和影像)、崔岫聞(主攻影像藝術)、徐震(開藝術公司)

Q1

提問:這10年與過去20年相比,你覺得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蔡國強:2000年以後我的創作更多地介入大的社會議題。上世紀90年代更多地是做自然主題、對博物館系統開玩笑、顛覆性的比較多。

徐冰:這10年,中國藝術家比過去更多地參與、了解西方當代藝術活動及系統,結果是更多的人看到了西方當代藝術中的問題,看到中國藝術家有西方當代藝術中沒有的優勢。

谷文達:藝術本身並不重要,關鍵的是塑造藝術的時代政治經濟背景。

張曉剛:藝術進入了市場經濟。對我個人來講,這10年最大的變化是怎麼面對市場。

王廣義:藝術不像前20年那麼單純。

黃銳:看不到創造性。簡單説是,個性語境上的失語,場面上的混亂。

展望:上世紀90年代是探索年代,但新世紀10年是集大成年代,比較眼花繚亂。

趙半狄:之前我特別在意在國外辦展覽,但這10年已經不太關注了。中國當代藝術好像上了一個平臺,從地下變得冠冕堂皇,但我覺得藝術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麼變化。

王慶松:2000年以後,影像就沒有新東西了。

張大力:中國當代藝術從2000年後有市場,很多藝術家都能從中得到好處。

劉野:現代藝術制度慢慢建立,包括畫廊、拍賣、收藏家與藝術家。

汪建偉:我這10年的變化就是犯錯誤。

高嶺:人們對藝術概念的理解更加多元了,大家比過去更加關心視覺藝術。

崔岫聞:20年前沒有如此多的展覽和藝術空間。

徐震:好像藝術家越來越少,好像錢越來越多。

Q2

提問:第一次聽到自己作品(或別人作品)拍到了上千萬的感受是什麼?

蔡國強:我為收藏我東西的人高興,他們賺到了我很高興。

徐冰:我感到中國當代藝術與國際對接上非常不成熟,所以才會出現奇怪的價格。

谷文達:我很冷靜地考慮,這只是偶然的現象。

張曉剛:我記得當時所有人都懵掉了,我就發了幾個短信給我最信得過的幾個人,我説這個世界瘋了。

王廣義:有人願意出高價來買作品還是很高興。

岳敏君:沒有什麼感受,這是正常的事。

展望:這些拍出上千萬的都是上世紀90年代的作品。客觀講拍賣有其行業規律並不能真實反映藝術價值,但中國當代藝術需要市場,需要高價帶動。

趙半狄:在商業社會裏並不覺得新鮮,地皮都能炒成那樣。

張大力:沒有太震驚,也沒有太奇怪,中國當代藝術與國外差別還是太大了。

劉野:感受到資本的力量很強大,我是本著娛樂的心態來對待。

高嶺:這是遲到的現象,是在補課。有些作品應該賣得很貴,但並不代表這些人的所有作品都能賣很貴。

孫原:我覺得那是假的。

張小濤:我第一次聽到曉剛的作品拍到了100萬美元,我覺得中國經濟出一個這樣的藝術家並不算什麼,關鍵是作品要好,要有價值就會有這個價格。

徐震:這與藝術無關。其實也沒什麼感受,因為都已經與藝術無關。

劉韡:我覺得瘋了。當然中國藝術家高價位並不過分,但同時差的東西也賣得很貴。

Q3

提問:對從2004年至2007年的藝術市場火爆怎麼看?

蔡國強:不了解。我應該糾正一點的是,市場火爆是一回事,但世界藝術學術領域對中國這10年並沒有多大的關注。

徐冰:中國當代藝術表面發展得這麼迅猛、奇特,這都是由於中國社會發展得迅猛和奇特。

谷文達:中國藝術市場與中國文化環境處於同一平臺,這一階段的火爆是個偶然現象,是國際炒家的炒作,對中國當代藝術來了一次襲擊,但這個市場不是從零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張曉剛:從創作角度來説,藝術市場火爆與否對我沒有影響。如果要有影響,那就慘了。藝術市場才5年,我的創作都30年了,我80%的時間是沒有市場的。

王廣義:我對經濟的事不懂,但經濟力量太強大肯定會影響到藝術,但這種影響是好是壞就很難説。

黃銳:那是泡沫現象,現在已經不存在了,當時暴富們不加選擇地將當代藝術作為炒作對象。

展望:藝術市場火爆不是現買現賣,是對藝術史中過去東西的肯定。

趙半狄:沒有給藝術本身帶來什麼,反而使得藝術更流於表面。

王慶松:之前中國當代藝術沒有市場,後來運作的人多了,早前被低估的東西全拿出了,不過這個階段有點過了,有些承受不了。

劉野:有其盲目的一面,新的藏家進入造成了狂熱的現象,但並不是壞事,客觀上使很多人對當代藝術産生興趣。

汪建偉:市場火爆與我沒有關係,對於市場我是非常業餘的。事實上,這個市場不是當代藝術的市場,而屬於傳統藝術的,更多實驗性的藝術是沒有市場的。

高嶺:那時把當代藝術當成期貨、股票來炒作,他們並不懂當代藝術。

黃專:從全球藝術趨勢來看,藝術走向藝術資本是必然的。資本是中立的,既能帶來益處,也有奴役性。

孫原:市場與藝術沒有太大關係,藝術家不會受此干擾。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