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飛偏了也無所謂——蔡國強和農民發明家的故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17 11:58:51 | 文章來源: 南方週末

拉車機器人真能拉人,旁邊的機器狗也真能走 (林毅/圖)

機器人“他爹”吳玉祿: 吳老八,像螞蚱

“我挺偉大的”

蔡國強:你在早期不是想到做成是動物,就是做機器的怪物,為什麼?

吳玉祿:凡是別人沒有的,我都想做,而且都是帶腿走,我這些都有專利的。我的思想就是奇思妙想,異想天開。我跟您説,我有這想法在三四十年以前,電視農村沒有,即便有電視也不會有機器人。我對上學不感興趣,只對機械,特別有興趣,達到了癡迷的地步,平時我觀察人走路、動物走路,我就想模倣他們做一個機器。

蔡國強:但當時你做的這個東西都不知道這個名字應該 叫機器人吧?

吳玉祿:我沒想到叫機器人。沒有名,我就是模倣人的動作做出一個機器。我有這個想法之後就開始動手,而且在動手的同時,畢竟當時歲數也小,那時候根本沒有經驗。我有這個想法之後,就用紙片畫了一個人的形狀,像關節膝蓋那兒我用按釘或者大頭針當軸給它穿上,然後拿手搬動它,用手來模倣這個動作做。但是當時我不知道怎麼樣給它加上一個動力實現這個動作,當時我想不出來。關節已經有了。

後來我不斷琢磨,用十多年的時間,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吳老大、吳老二是在1987年才誕生的。

吳玉祿,1962年出生於北京通縣小學畢業後就不再願意上學的吳玉祿從小就喜歡搗鼓小玩藝,1987年,一個高20釐米的簡陋機器人終於製造成功了,不僅可以行走,還可以跳舞,吳玉祿給它起名為“吳老大”,之後“玉祿系列機器人”在村裏週游。它們分別按照“出生”順序起名:“吳老大”、“吳老二”……每個機器人都各有專長,“吳老大”能跳舞,“吳老二”會跳高,“吳老三”會爬墻,“吳老八”像螞蚱,能蹦能跳,還能翻跟頭……10年時間,他發明瞭27個機器人。會拉洋車的吳老二十五會邊奔跑邊介紹自己:“吳玉祿是我爹,我拉我爹去逛街,謝謝。”

(陳詩整理)

吳玉祿的家貼滿了各種媒體的報道,他説天天要接待媒體,很影響工作,但看起來他同時也很自豪。我故意問他:“你何不做一個機器人,代替你回答,反正媒體的問題都是千篇一律。”他説:“這是一個好主意!”我再故意説:“你還可以做一個機器人幫你按摩!”他説:“這又是一個好主意,我要做就做一個十八歲的少女!”我説:“小心你老婆在旁邊聽到了!”他感到我很有意思,決定送我他早期做的機器人,這樣連購買的我一共收藏了他大約四十個機器人。

吳玉祿居住在北京通州,他在村裏不下田幹活,被人看作是遊手好閒之徒。沒想到依靠機器人,他賺了錢還揚名,原本跟著他忍饑挨餓、吵吵鬧鬧的老婆和家人,現在都成了他的工作夥伴。

這次展覽,我請來他和老婆、兩個兒子和他們的媳婦,把美術館的三樓整層變成機器人的工場。在展出期間,他們將向觀眾現場製作並表演他們的機器人,也受我委託特別制做了幾位典型的現代藝術家動作的機器人,例如:跳墻的克萊因、畫點點的赫斯特、抱狼的波依斯、甩顏料的波拉克等機器人。

(李依樺編撰)

蔡國強:第一個你是做什麼?

吳玉祿:我用鐵絲做了這麼高一個吳老大。

當時設計吳老大,我用一個電動機,它只能邁步,抬不了腿。往地上一放,充電一走的時候,它的兩隻腿,因為一個電機是聯動,這條腿往前走,這(那)條腿同時就往後走。出現一個什麼問題呢?這兩條腿在地上蹭,相互抵消這個力,就走不了。

後來我用了一段時間把抬腿的功能設計了。這個吳老二現在可以抬腿,可以邁步了。但是按照我當時設計的思路,我想像得挺好,比如我要抬右腳身子必須往左歪,抬左腳往右歪,這是移動重心,人也是這樣,重心的問題嘛。當時我想得挺好,但是一實驗,跟我想的不一致,試完之後不行。後來實在沒辦法了,我絞盡腦汁,在吳老二屁股後面加了一個類似鐘擺的軸,軸上帶一個鐵塊,在移動重心之前,它要提前踏一步先過去,真正的吳老二誕生了。我做出吳老二之後心裏那種高興勁無法言表。

蔡國強:讓它能動的時候,你感到好像是一個生命。

吳玉祿:那絕對的,後來設計出來實驗成功,我覺得我挺偉大的。

吳老二能夠走路了,後來我想能不能讓機器人上墻,後來我設計吳老三,讓它在大門上爬,在設計吳老三的時候,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搞定。

吳老三設計完了,我又觀察農村的狗、馬、牛、羊它們走路,我説做一個四隻腳的,後來吳老四就是四隻腳。

吳老四做完之後,我簡直達到癡迷的程度,膽量也大了,經驗也多了。以前的機器人,即便爬墻的有了,走路的有了,還沒有能幹點事情的。後來我開始嘗試,我説能不能讓機器人做點事情,後來開始做吳老五,就是獻花,可以倒水,比如我幹活幹累了,可以給我遞遞水果。吳老五一加上幹活的動作,它的難度也相應地往上增加。

我現在的想法,我將來做的機器人可以叫它一聲,比如説吳老四十八,今天我幹活幹累了,過來給我端杯茶,甚至它能聽懂的我話,腰酸腿疼,你給我捶背,做一個按摩,或者捏捏腿,就讓它完全伺候我,而且能聽懂我的話。

少打了500斤

蔡國強:人家老説你的創造力很厲害的同時,他們會經常強調你是農民,你沒文化,你對這點是不是有點不舒服?

吳玉祿:我覺得也沒什麼不舒服。

蔡國強:我在國外也看過你的機器人,你的機器人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完全是生活化,有趣,比較有藝術性。有的機器人做的可能非常的完美,但是那個機器人要跟人比厲害,現在看起來那個樣子還是好笑。你這個機器人當然不如人靈活,可是創造另外一種美感,它是有趣的。這個美感我們人是代替不了的。

吳玉祿:沒錯,現在日本的機器人非常厲害。咱們跟人沒法比。但是話説回來,不管哪個國家的機器人,都不是農民做的。包括日本我也了解,本田公司在做,新力他們機器人做得非常好,但絕對不是農民像我似的做,他們都是一個大的公司、大的團隊,人家投入非常多。

蔡國強:這個跟做飛機、做潛水艇一樣,外國很早有人做飛機,但都是有錢的人做,咱們這個是農民自己在做。

吳玉祿:我剛開始的時候,我都沒有錢,我借錢,因為我平時要種地,靠種地收入那點錢,還要擠出一多半花在機器人上。

蔡國強:你種什麼?

吳玉祿:種地就是玉米和小麥,種地根本賺不了多少錢,但農民就是需要種地,再不掙錢,也要種你的地。我剛開始的時候,七八十年代我做機器人的時候,那會兒沒有錢,負債借錢我也要做,因為我對這個太愛好了。

剛開始的時候,別人都説我是不務正業、敗家子,他們不理解你,我一齣去都用那種眼光看我。當時我種這地,別人種這地打800斤,我種這地只能打 300多斤。

蔡國強:第一次別人怎麼知道在北京通縣有個姓吳的幹 這個事情?

吳玉祿:因為我第一個機器人是1987年做出來的,至於媒體知道我、發現我那是在2001年底。以前那段時間我完全是一種自娛自樂的形式,我每天種完地,晚上收了工,自己在家把這機器人每天都要調試,就自己玩兒,自娛自樂。後來時間一長,村裏街坊鄰居也知道我做機器人,有時候上我這串門看見機器人了,越傳人越多,一傳十、十傳百。為什麼媒體知道我?後來有一段時間媒體上誰給提供新聞線索有獎,至於誰打的電話我不清楚。

蔡國強:你也應該給那個人獎。

吳玉祿:第一個採訪我的是北京電視臺,跟著是《信報》,電視臺往外一播,報紙一播,後來越來越多,這就傳開了,到2003年媒體太多了,平均每天不低於15家媒體,當時我門外面的車沒處放,媒體15家,另外還要夾雜著一些奇怪好奇的看機器人的,還有偷技術的。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