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馬蘭花》劇照
筆者記得大約在五十多年之前,在讀小學時,曾經看過兒童舞臺劇《馬蘭花》,印象很深,至今仍然記得那個感人的故事和生動活潑的表演。多少年月過去後,聽説兒童舞臺劇《馬蘭花》,被改編成為了大型動畫片,心裏的喜悅是難以言表的。
還記得十年前,上影集團推出了國慶50週年的獻禮片《寶蓮燈》。作為中國第一部商業化的動畫電影《寶蓮燈》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也曾使得我作為一個憂心忡忡的中國人依稀看到了國産動漫復蘇的可喜勢頭。可是十年後,改編自經典童話劇的國慶60週年獻禮片大型動畫片《馬蘭花》又重磅出擊,宣傳者和某些媒體叫囂要與《變形金剛2》搶佔暑期票房,不但未能如願,反而票房結果卻輸得一塌糊塗。誠然作為一部電影作品,該影片也有些一些值得讚許的地方,但從總體上看,這部作為向國慶60大慶獻禮的動畫大片確實乏善可陳,不但辜負了如此經典的一個好題材和幾代觀眾對它的期望;也傷透了筆者—作為熱愛中國動漫藝術的老人的心。
痛定思痛,筆者認為這部《馬蘭花》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市場定位混亂
眾所週知,在日本的動漫産業運作中,市場定位是非常關鍵的第一步。在日本,每部動畫片在製作之前都要有現確定自己明確的定位,在上市之前動畫作品的製片家都會先進行嚴密的市場調研,從而劃分出嚴格的受眾群。所以日本動漫中會針對不同的觀眾群體有著諸多類別,如少女漫畫、少男漫畫、成人漫畫等等。如果説日本動漫的傳播是分眾型的,採取投其所好各個擊破的模式;不但是其獲得盈利的基礎,也是日本動漫的創作方針。但是,對於中國的動漫藝術家和創作者來説,是無需這樣做的。大鍋飯的創作體系,就會使得中國的動漫創作所採用的便是採用一鍋燉的方式;我們可以完全無視各層面觀眾的審美感受,搞一個一鍋燉的大雜燴就行了。而《馬蘭花》正是這種不健全的定位體制的犧牲品——這部作品的幼稚的劇情索要面對的是低齡兒童;而由大牌歌星演唱的主題歌的流行風格卻是面對大多數80,90後的青少年,而由經典舞臺劇改編的目的又主要是針對早年看過這部同名舞臺劇或電影的中老年人的懷舊心理的。
劇情簡單
仔細推敲,就不難看出大型動畫片《馬蘭花》在敘事模式上可以説是照搬迪斯尼,圍繞著主人公的身邊是一群用以調節氣氛的眾多的小動物。但是同迪斯尼經典系列的《阿拉丁》、《風中奇緣》等相比較,《馬蘭花》這部電影的劇情過於低幼,其不過是一個純潔的愛情在加上點—算不上戲劇性衝突的,妖魔的小挫折,最後自然正義戰勝邪惡。而令人更加可笑的,和荒誕不堪的是該片中的反面人物的終極目標竟然就是毀掉有魔力的馬蘭花進而統治不超過二十隻小動物定居的馬蘭山。這樣無論該片聘請了這多麼天籟般的配音和華麗的畫面都不可能改變脆弱的劇本的毛病和軟弱,如果一部動畫片的故事本身存在缺憾,其他任何華麗的修飾也不能創作出一部動人的電影作品的。
以前的中國動畫是視愛情為毒草的,給小朋友看的東西怎麼能有男歡女愛呢?十年前的《寶蓮燈》中倒是有一個青春動感穿著暴露的少女“嘎妹”,觀眾們曾都期望著她與沉香能擦出愛情的火花來,但是看到最後倆人還是停留在僅友情的層面上。相比之下《馬蘭花》進步了不少,馬郎和小蘭之間有了純純的愛情,但是由於編劇的功力不足和缺乏創造性;這個愛情故事並沒有發展好,也沒成為一個感人的愛情佳話。編劇顯然不懂得如何編寫電影對白,所以《馬蘭花》中的對白前言不搭後語,不但缺乏活潑,生動和幽默性,反而充斥了大篇幅的説教,也許該影片重點不是描寫愛情,而是虛偽的懲惡揚善的説教,要教導人們一心向善。這樣,從編劇階段開始,就奠定了《馬蘭花》的失敗!
動漫創作技術粗糙
離開劇情,説説技術,這部動畫電影可以説是技術實在不夠不出彩; 為正在成長髮展的中國動漫創作技術抹黑了。通過近幾年的國産動畫製作和為日本動畫代工,中國的動畫技術可以説是在飛速的發展。在3D製作上,前幾年的《魔比斯環》確實玩了一把票,可惜票房慘敗血本無歸。這部《馬蘭花》整體看來有所進步,但是整體而言,實在難以滿足現代觀眾的欣賞要求。
前面已經提出,《馬蘭花》本來效倣迪斯尼加入很多插科打諢的片段,但是人物動作僵硬,臺詞和表情根本配不上套,距大家認同的好的迪斯尼的製作水準相距甚遠。就拿角色的走路來説,迪斯尼動畫至少一步要畫十二格,若是要表現某個細節會不厭其煩的畫上更多,這樣精雕細琢才能出現無數精品;而目前中國動畫《馬蘭花》的角色走一步最多畫六格,若是資金不到位、監管不嚴,還會偷工減料,這樣粗製濫造才會出現這樣的爛片。當然,小朋友們看《馬蘭花》時可能不會在乎這些技術的問題。但還是那句話,既然《馬蘭花》製片方是面向所有年齡觀眾的,難道滿足小朋友的同時,就非得把成年觀眾逼得在洗手間乘涼嗎?
邯鄲學步:風格照抄迪斯尼
十年前,當我們看到寶蓮燈的時候就感覺不能和同期的美國《花木蘭》匹敵,好多元素都是生搬硬套;十年後,當我們看《馬蘭花》時候只感覺中國動畫十年來都在原地踏步。比如主要角色馬郎一齣場,就猶如山寨版的“人猿泰山”。只見他抓著藤條猴子般的呼嘯山林,而這顯然不是一個中國式主人公的典型形象。從人物造型看也是如此,無論服飾還是髮型都更為接近美國的印第安兄弟,而找不到一點影片一再強調的中國特色的影子。如果十年前觀眾們沒有看過《花木蘭》,就不會覺得《馬蘭花》中的小鳥等很“眼熟”;如果一年前觀眾們沒有看過《功夫熊貓》,也不會覺得《馬蘭花》某個動物很像《功夫熊貓》中的熊貓……這種在風格和角色上面大量套用(或者叫抄襲)迪斯尼的作法,實在太寒觀眾的心。
而影片的配樂一聽就是迪斯尼的風格。歌舞情節在迪斯尼的動畫裏已是司空見慣的事,那是人家美國的特色。但是即使是美國迪斯尼的動畫中的音樂也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可是為什麼中國的《馬蘭花》放著自己豐富的民間音樂,卻偏偏要要拾人牙慧。當《馬蘭花》裏音樂響起的時候,古代大山裏面的老百姓舞動的比美國的嬉皮士還新潮,筆者仿佛進入了新奧爾良的狂歡節。
故事和技術都沒跟上,配音上倒是積極向迪斯尼靠攏了,故事爛,再大的明星也挽救不了,布拉德·皮特配音的《辛巴達航海曆險》就是最好的例子。何況看看這些為《馬蘭花》配音的明星,除了李揚有專業功底以外,黎明講話就像溫吞水,姚明普通話是不是標準還有待商榷;林志玲和陳好雖是美女,可是小朋友卻不認識,她們倆的吸引力對於小朋友遠不如劉純燕阿姨來的強這樣的明星“大配音” 只能引起觀眾席裏的陣陣哄笑聲。
一部十年磨一劍的獻禮大片,一個中西雜交的轉基因怪物,千呼萬喚始出來之後將那些早年看過舞臺劇或電影現在想找回童年舊夢的成年人嚇得落荒而逃。《馬蘭花》實在有負觀眾的厚望,但是在我們將它批的體無完膚的同時,是否認真思考過為什麼曾經輝煌過的中國動漫會淪落到邯鄲學步的地步?到底是什麼限制了中國動漫的振興?失敗的原因就在於中國動漫體制的謬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