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黃河清:中國藝術的價值標準就是“雅俗之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10 14:13:30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作者:黃河清

此次討論的題目是“構建中國藝術評價標準問題”,我覺得中國藝術的價值標準就是“雅俗之辨”。好的藝術是雅的,俗的藝術就是不好的。這個標準存在了,只不過我們這些年來,由於現代藝術的流行或者在中國的普及,讓我們往往忘了中國自己的標準。因為現代藝術的標準,價值標準是新和舊,你是不是創新了,你創新了就有價值,你不創新就沒有價值。西方古典繪畫的標準是像不像,就是達芬奇的標準——模倣,畫家能不能模倣出自然,因為在達芬奇那裏,畫家就跟上帝一樣創造萬物,畫家也可以創作萬物,只不過是模倣,像鏡子一樣來反映世界,你怎麼、如何能像鏡子一樣來模倣世界,你的標準就越高。所以西方古典藝術的標準是模倣,惟妙惟肖,越像就越好。西方古典藝術的標準隨著法國學院派的衰落,被西方現代藝術的價值標準所取代。這其中還有一個市場的標準,法國學院沙龍制度的時候,美不美、是不是模倣得像是學院的標準。以後慢慢就有市場的價值標準開始發揮作用,所以現代藝術它的價值標準的形成,跟市場的出現或者説市場越來越壯大有很直接的關係。尤其是印象派,後來之所以能夠被藝術史書寫、被承認,主要是因為美國的市場。當時經營法國印象派的一個畫商,開始差點破産,後來他完全是在一種沒有信心的情況下,帶了一批畫到美國去,結果在美國賣得很好,所以就扭轉了他的經濟危機,印象派的成功主要是美國的市場拯救了他。

所以,現在藝術的標準是新與舊,同時還有市場的標準。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的藝術還有政治標準,是不是為人民服務、是不是反映現實生活,被稱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不是符合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這個標準,符合了就是好的東西,不符合就是不好的東西。這曾經是我們主要的價值標準。在目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標準、寫實的標準成為多元化中的一元。我們今天可以確立一種文化的價值標準,中國文化的價值標準。文化是有主權的,你是否認可我們自己的文化,就是你在文化上能夠保持自己的主權,認為自己的藝術是有價值的。在今天的中國,文化主權的意識不是很強,始終以西方現代藝術的標準拉作價值判斷是不是創新?是不是在市場上能賣一個好價錢,我們往往從一個角度來看一個藝術是否成功。今天我們更多是回歸到文化的藝術標準,就是雅、俗,你是不是雅,是不是有格局,是不是有意境,是不是有品位,這是我們文化價值標準,而不是看是不是新、是不是市場上賣了好價錢,這是市場的價值,或者藝術的價值,或者文化的價值,不是一回事。

今天市場的價值往往就是價格等於價值,這種現象非常強勢的情況下,我認為還是要強調文化的價值、文化的主權。“雅”的一種價值標準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是不是雅,是不是俗。“雅、俗”的標準比較寬泛,但是還是能夠用。中國人覺得有的作品很惡俗、很低俗、很艷俗,是不好的東西;但是還跟“清”相對。你這個畫有清氣,你這個畫有俗氣,這是一個標準。

我們曾討論吳冠中的一些國畫,我覺得它“艷俗”過了的一點,花花綠綠的,這是一種俗,“艷俗”太重了,按照中國的價值標準來衡量,不是很高品位的作品。因為我們常常習慣了從創新這個角度來講,實際上中國的藝術價值觀是存在的,就是看你能不能自覺運用它。

所以,“雅俗”是一個很重要的藝術價格標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