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收藏就是為了賣?世界頂級藏家薩奇的傳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08 14:56:38 | 文章來源: 藝術財經

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自通過捧紅YBA成為最富爭議的收藏典範後,其收藏趣味的變化市場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近來,他把正熱的中國當代藝術納入了其收藏範圍,除了在拍場高調競拍中國當代名家作品外,還以中國當代藝術作為薩奇新畫廊開幕展主題,中國當代藝術也由此正式進入了世界超級藏家的視野,並且還是一位頗富爭議的實力派藏家。中國當代藝術能否在這位神話製造者的手中上演“神話”?從其捧紅原本默默無聞的YBA到追高現今已成熱點的中國當代藝術的這種“押注”差異性而言,中國當代因他創造“神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當然,這也不能否認其介入中國當代對中國當代産生的積極影響?那麼,他的介入會對中國當代産生什麼影響?他是不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救世主?《藝術財經》雜誌本年度最後一期專題將就以上焦點問題,深入剖析這位爭議纏身的超級藏家——查爾斯·薩奇。

誰是當今風頭正勁、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英國著名藝術雜誌《藝術評論》(artreview)為我們揭曉了答案。在《藝術評論》雜誌最新評選的2008年最具影響力的100位藝術人士(power 100)中,43歲的英國藝術家達米·赫斯特(Damien Hirst)繼2005年榮登榜首後再次排名首位。今年的9月15日、16日兩天,達米·赫斯特與倫敦蘇富比拍賣公司合作推出了其個人作品的專場拍賣 “我頭腦中美麗事物”。拍賣分成了夜場以及日場拍賣。最終這兩場拍賣的成交總額高達1.11億英鎊。赫斯特直接把近兩年創作的最新作品不通過畫廊而直接送到拍賣公司進行拍賣,這種行為被看作是對於藝術市場畫廊代理制的挑戰。但是同時還有人認為這次拍賣的大獲成功給處在金融風暴中的藝術市場帶來了信心和希望。達米·赫斯特是英國本土最新成長起來的一批年輕藝術家YBA (Young British Artists)團體的領軍人物。YBA中藝術家的成名史就是一段充滿掌聲和辱罵聲的爭議史,而這幫藝術家的的幕後推動者也是一位與他們同樣富有爭議的英國廣告大亨——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

英國的當代美蒂奇?

1973年,查爾斯·薩奇和他學藝術史出身的第一任妻子多利絲·洛克哈特(Doris Lockhart)喜結連理,自此後夫妻倆共同走上了藝術收藏的道路。在這一年薩奇購進了自己平生的第一件藏品:英國畫家大衛·何佛(David Hepher)的繪畫作品。之後他的收藏非常的廣泛和多變,早期購買了大量世界級的美國當代藝術作品,同時他也關注與對日本和德國藝術家。1985年薩奇在英國開辦了自己的畫廊,開始把美國後現代主義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傑夫·昆斯以及一些美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拿到英國展覽,在英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也是在這個時候薩奇和多利絲開始關注英國本土的藝術發展情況。多利絲説,最初她和薩奇開始專門收藏英國的當代藝術的時候沒有人理解,因為當時的現代藝術主要的發源地是在美國而不是在英國,英國當時沒有當代藝術的收藏家。而當薩奇畫廊開放的時候,全年共有9000人前來參觀,但是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美國人或者是從美國來的。英國當時沒有人喜歡收藏當代藝術,評論家也不理解我們的做法。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90年,英國以達米·赫斯特為代表的“YBA”一代藝術家開始嶄露頭角,才有更多的英國人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人關注起來。薩奇畫廊的統計,至今已累積至200萬人參觀過他們畫廊。

其中薩奇在倫敦舉辦的美國當代藝術展覽《紐約藝術現在時》(1987-1988)對年輕的英國藝術家産生了很大的啟發。達米·赫斯特就從展示的傑夫·昆斯新作中體會到了藝術在展示、包裝和宣傳的重要性。此時的達米·赫斯特還是默默無聞,也沒有人聽説過YBA這個詞。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經濟低潮時期,薩奇賣掉了手中的多數現代藝術藏品,其中包括波普藝術、極少藝術和新表現主義繪畫,開始大量收藏應該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並長期陳列這些作品,對YBA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92年3月至1995年12月期間,薩奇把自己的收藏分為5個部分展出。這個展覽吸引了策展人裏格·穆爾的注意,並在英國國家藝術委員會為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所做的調查報告上,他首次將英國青年藝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這個詞的縮寫“YBA”收入詞典。此後英國藝術家在世界各地開始進行陸續的巡迴展覽,逐步擴大了影響力,但是使YBA真正掀起全球風暴的還是薩奇為YBA一手籌劃的“感性”(sensation)展覽。

薩奇為YBA策劃的這次“感性”展覽,1997年首先在倫敦皇家美術學院,兩年後移師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在這次展覽中YBA的成員們的作品因為衝破了宗教和道德的底線,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和轟動,同時媒體的大肆渲染讓YBA的聲名遠播。也就是在這次展覽後,達米·赫斯特、馬克斯·哈維、克裏斯·奧弗利、馬克·奎恩、查普曼兄弟、翠西·艾敏等人確立了前衛的藝術形象,也使他們各自的身價倍增。在這其中廣告業也出身的薩奇很有效的利用了媒體的力量,加上YBA們本身所具有前衛性,使得英國藝術家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在當代藝術上“龍頭”的地位,其間薩奇功不可沒,因此人們將其和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贊助藝術的佛洛倫薩大銀行家“美蒂奇”相提並論,獲得當代“美蒂奇”的讚譽。

興趣多變的薩奇

YBA們大多數人做的都是驚世駭俗的作品。比如赫斯特浸泡在福馬林液中的鯊魚、劈成兩半的露出內臟的牛;馬克·奎恩灌注了鮮血的石膏像模型;查普曼兄弟弄成的怪異連體人形狀、從臉上冒出生殖器的玩具人偶等以前衛的裝置作品引起媒體和大眾的關注。然而薩奇從來都是喜新厭舊的,甚至於顛覆他一直致力推廣的藝術方面。2005年4月,在薩奇畫廊紀念成立20週年的展覽中,薩奇卻出人意料地撇開裝置藝術轉而推出架上繪畫,名為“繪畫的勝利”(The Triumph of Painting),此次的他興趣的巨大轉型令人尤為不解,這和YBA的風格完全不搭調。而在展覽過後接受採訪時候,記者問到有人問薩奇:有人説你是一個藝術經銷商,你怎麼看?他回答:我只是隨著我的喜好購買藝術品,目的是要在展覽會上炫耀它們。接著,如果我願意就把它們都賣了,再買新的。我這樣做了30年,到如今,大部分藝術圈裏的人都已經有這個概念了。我賣作品,並不代表我已經改變了對它們的喜好,我只是不想永久性地保留所有的東西。

作品的購買與出售:喜愛?為公司還是為賺錢?

從薩奇開始收藏那一刻開始,他從未停止過出售手中的藏品,大多數時候獲利頗豐。因此也和一些曾經和他非常要好的藝術家關係決裂。2003年,英國著名青年藝術家查普曼在接受電視訪問時,公開譴責了泰特當代美術館和著名藝術人士薩奇。他認為泰特當代美術館只是一種“絕對的文化飽和”,而薩奇畫廊則完全是“私人所有權的表現”。2005年,由於薩奇出售了達米·赫斯特的重要作品,造成了他與藝術家關係的決裂。很多輿論認為他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而不顧畫家的藝術生命。

也有人猜測薩奇購買藝術品把它作為自己公司的投資工具和資産配置,同時也作為品牌的形象廣告。薩奇的廣告公司(saatchi& saatchi)在全球的擴張其實也使薩奇擁有了全世界的眼光。當薩奇的廣告公司開到了美國後,立刻就把兩張大幅的弗蘭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美國著名藝術家)挂在了他們的新公司。他的廣告公司每年都花幾百萬美元購買藝術品,並作為公司的固定資産的一部分,但是通常薩奇都會把大部分收藏搬到自己的家裏,據為己有。有國外媒體報道稱,薩奇收藏中的18%-20%的藏品是屬於公司所有的。1995年,saatchi& Saatchi廣告公司的經理們起來反對兩兄弟的過度花費,使薩奇兄弟不得不離開這個幾十億美元的控股公司驅逐出去,隨即薩奇兄弟倆在倫敦創立了m&c薩奇公司。同時原來的公司更名為克狄安(Cordian)公司後便把公司收藏中價值150萬英鎊的藏品出售。

本世紀初,m&c薩奇公司將中國市場提升到與倫敦和紐約同等重要的第三大市場。m&c薩奇廣告公司承接的廣告包括了:樂百氏二十七層凈化、TCL落花驚雷、寶潔潤妍洗髮水等。與此相伴的是薩奇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趣,在紐約的新畫廊開幕展展示的“革命的繼續”為題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全部是這些年薩奇通過各種渠道所得,這是不是説明興趣多變的薩奇是不是又盯上了中國藝術品呢?不確定或者是大家的爭議,或許正中了這位對傳媒瞭如指掌的收藏家的下懷。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