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新時期新型畫院的“東莞創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06 23:25:0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美術週刊

 
嶺南畫院整體建築(局部)

本報記者 張晶晶

    2008年,嶺南畫院順勢而生。在文化新城的建設過程中,為了充分利用和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東莞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嶺南畫派重要策源地——可園文化園區,嶺南畫院是其中一項重點工程。嶺南畫派是廣東美術的重要代表,對中國畫的革新和發展,有過相當的影響。但是有關嶺南畫派的研究課題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都不夠。把嶺南畫院設立在東莞,除了嶺南畫派與東莞可園關係密切外,更為重要的是,東莞凸顯出來的對精神文明的渴求與包容十分適合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生存。嶺南畫院文化工程的啟動,標誌著東莞美術事業的跨越進展。

    嶺南畫院:

    原創與創新是核心競爭力

    嶺南畫院作為東莞市重點扶持的公益文化單位,必須站在文化的高度,創造東莞文化的閃亮品牌。原創是東莞美術的特色,創新是嶺南畫院的生命。無論是畫院還是整個東莞的美術發展,不立足於地方傳統,不注重對傳統的開拓,創新就沒有出路,因此原創與創新是嶺南畫院的競爭力和核心點。

    所以,開院一年來,嶺南畫院一方面傳承可園文化的資源,融匯可園文化的元素,秉承嶺南文化的精神,使得嶺南優秀的繪畫藝術再現輝煌。另一方面,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創新運作模式,使東莞的美術事業跨地發展,提升了東莞城市文化的凝聚力、輻射力和影響力。

    在創作方面,嶺南畫院邀請名家成立權威的藝術委員會和諮詢委員會,設立特聘畫家和簽約畫家的美術工作室,引進優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富有創造力和朝氣的創作隊伍,把嶺南畫院建成嶺南美術的創作基地。畫院通過“嶺南油畫研究所”、“嶺南國畫研究所”、“嶺南畫學研究所”等進行了大量創作研究工作,開展了“陽光城市”、“回望家園”、“東莞風情”專題創作。

    在嶺南繪畫藝術研究整理方面,嶺南畫院推出了如嶺南畫派世紀經典展、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作品展、楊之光畫展、陳金章作品展、陳章績從藝50年作品展、劉濟榮畫展以及下一代的陳永鏘、李東偉作品展等展覽,讓人們充分了解嶺南畫派的百年曆史及其傳承、發展。以繼承、研究、創新與發展嶺南美術為宗旨,畫院蒐集、整理老一輩藝術家的寶貴藝術資料,通過不斷地舉辦高層次的展覽,把嶺南畫院辦成嶺南繪畫藝術名人的聚集基地,以開放的胸懷和包容的態度構造自成體系的學術框架,把握東莞藝術的未來走向。

    在嶺南文化傳播方面,著名畫家楊之光、陳履生、林若熹、楊堯等八大學術講座,“全國畫院院長高峰會議”、“生活在此處——當代廣東中國畫現狀與思考研討會”、“東莞美術發展專題研討會”等高峰會議,吸引了國內外名家和美術流派到嶺南畫院進行藝術交流,擴大東莞文化的影響力,使畫院成為新的嶺南美術傳播和輻射基地。

    在嶺南繪畫作品交易方面,嶺南畫院依靠可園加大展覽交流的吸引力,抓住可園周邊舊城區文化街的改造契機,採用市場化運作,開闢作品交易市場,形成嶺南繪畫作品的交易基地。

    在嶺南繪畫藝術人才培訓方面,為了發揮嶺南畫院藝術傳播職能,開院後,畫院全面啟動美術培訓工作,充分利用嶺南畫家村的設施優勢,與國內著名美術院校聯合辦學,順利舉辦了“嶺南畫院、廣州美術學院2008年美術高考培訓班”。該培訓班主要培訓對像是有意參加高等美術院校考試的學生或有一定美術基礎的學生,由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擔任課程教師。此培訓班的成功舉辦,為嶺南畫院建成嶺南藝術人才培訓基地打響頭炮的同時,也滿足了美術愛好者的求學之心。而畫院與知名少兒美術教育培訓機構楊之光美術中心的攜手合作,將培訓“從娃娃抓起”,不僅培養學生的繪畫技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審美水準和藝術品位,繼承嶺南畫派的創新精髓。

    嶺南美術館:

    以專定位,強勢進取

    作為嶺南畫院的下屬機構,嶺南美術館是嶺南畫院開展展覽、交流、研究、收藏等工作的單位。

    在嶺南美術館的經營管理上,黃澤森院長考察多家美術館後認識到嶺南美術館更要強調的是“東莞創造”。世界公立美術館的功能範疇基本上是相同的,系統管理各有特色。如何體現東莞的美術館特色,一直以來都有兩種認識,有一種看法是,應該走“貼牌上市”的管理模式,套用一個所謂“名牌”來運作。另外一種看法是,應該重視自己的“智慧財産權”,利用“拿來主義”的管理概念,逐步建立完善東莞的美術館管理特色,做專、做強。但“貼牌上市”,這是商家通行的招數,不是原創,其結果是永遠沒有自己的“智慧財産權”。縱觀世界所有的名牌美術館,都有自己的智慧財産權。羅丹美術館就沒有必要加上“盧浮宮”的標簽。比如羅丹美術館並不大,但有特點,非常“專”,也非常“強”。

    因此,嶺南美術館將美術研究與美術收藏的重點專注于嶺南畫派和東莞畫派、大珠三角區域美術、現代東西方美術。以收藏為例,嶺南美術館通過國家收藏以及畫家捐贈的方式,有計劃、有目標地舉辦嶺南畫派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以及當代嶺南名家的展覽,收藏其部分代表性作品,並整理其檔案資料。清晰的定位取得了明顯效果,嶺南美術館通過舉辦首屆嶺南美術節,畫院共徵集作品58件,其中雕塑作品8件、全國畫院院長作品20件、第五屆廣東省中國畫藝術大展作品30件。

    作為公益性文化單位,嶺南美術館實行免費開放,“嶺南畫院啟用暨首屆嶺南美術節”開幕吸引觀眾近10萬人。為了進一步滿足市民的文化需要,嶺南美術館策劃了系列互動活動實現藝術與市民零距離接觸。首屆嶺南美術節期間,嶺南畫院聯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在嶺南美術館舉辦了“與嶺南名家面對面——東莞少兒臨摹嶺南名家作品大賽”,充分激發了少兒的藝術創作興趣,近600名8至16歲少兒報名參賽,比賽現場氣氛十分熱烈,獲獎作品在嶺南美術館公開展示。與此同時,藝術鑒賞交流、習作觀摩、名畫賞析等系列活動的舉辦,讓嶺南藝術進一步走向市民、走向社會、走向大眾。

    創新畫院管理模式

    嶺南畫院成立整整一年了,這一年來,嶺南畫院的影響力和活力有目共睹。一個地級市畫院,短短一年內,不僅招來大量嶺南名家和創作中堅力量,還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丹青高手。這一切得益於管理者探索創建的新型文化管理體制。

    嶺南畫院在籌辦過程中,對畫院的源起和發展做過深入的研究。黃澤森院長説:“由於舊的、傳統的畫院體制束縛,許多畫院的運作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嶺南畫院是在新的形勢下組建的,必須創新思維,採取歷史文化支撐、多方優勢聚合、各種功能兼備、內部運作靈活的發展模式。”

    按照畫院的定位和任務的要求,畫院管理實行內部人員聘用化、藝術考核定量化、藝術評審專業化、藝術活動市場化、藝術運作品牌化的管理機制和運作模式,實現科學運作、創作高效、效益突出。

    畫院人事管理實行全員聘用制,採用多種聘用方式,充分調動畫家和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確保畫院高效運轉的前提。人事管理一是將具有較強政治素質,既懂美術、有創作能力,又善於經營管理、內部管理及市場運作的複合型人才特聘為專業畫家,入編聘用。二是將有真才實學的外地畫家,以簽約的形式聘用在畫院創作,不辦理人事關係,臨時聘用。三是以補貼創作津貼的方式,聘用本市美術創作尖子作為院外畫家,依託社會力量,增強畫院創作實力。所有聘用人員,一律兩年一聘,定期考核。

    在工作考核上,嶺南畫院將各項工作指標量化,實行崗位責任制。這是畫院工作正常運作的保證。把特聘畫家、簽約畫家、藝術策劃人員每年上交作品數量、策劃項目的多少,按年度下達量化指標,作為年度業績考核的主要依據。

    評審則成立藝術評審委員會,負責畫家和職員業績考核。這是構建畫院考核指標體系的關鍵。評審委員會成員由畫院領導、知名畫家、院外專家等組成,負責對畫家上交的繪畫作品及畫院職員個人業績進行考核,確保評審公平、公正。通過定期考核,確定個人業績等級,並與獎罰掛鉤。

    市場是新型畫院發展繞不過的坎,藝術活動必須從畫室邁向市場,通過市場運作贏得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是推動畫院發展的活力源泉。但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在這方面如何去運作,是個需要深層思考的問題,嶺南畫院做了探索性的動作,畫院首先成立了“畫廊聯盟”,通過舉辦展覽,推出或包裝有潛質的畫家,推銷其作品;通過各種文化渠道,代銷名家作品,代銷本院特聘、簽約畫家上交的作品;在嶺南美術館、畫廊承辦各類畫展;與社會、企業界廣泛接觸,開展藝術活動,提高企業文化藝術品位,共同創造經濟效益;引入新的基金體制,可行的項目實行股份制,個人、企業、民營企業者可以入股參與藝術經營。

    藝術運作品牌化是增強嶺南文化傳播輻射力的捷徑。畫院通過宣傳、策劃、包裝等形式,提高畫家知名度,打造具有特色的地方美術品牌。借鑒全國畫院成功的運作模式,打造地方性美術品牌,每兩年與中國美術權威單位舉辦一次大型的、標誌性的學術藝術交流活動;策劃畫家參與公益活動,擴大畫家們的知名度,提高畫家作品價值;與名牌美術學院及畫院聯合辦學,打造品牌院校的創作活動基地與教學實習基地。

    多元化的經費來源加強了畫院的造血功能。畫院以市財政撥款為主,通過社會資助、單位自籌等形式多渠道解決經費來源。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畫院通過財政撥款解決畫院籌建經費、在編人員經費、公共經費、社保經費、福利費、退休人員經費、臨時聘用崗位人員經費和一般專項經費;通過社會資助解決辦展等活動經費;通過市場運作解決簽約畫家、院外畫家經費不足的問題。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廣東舉辦首屆書法雙年展
· 廣東成立畫廊商會
· 廣東美術館完整收藏呂楠攝影作品“三部曲”
· 廣東美協50年50經典作品揭曉
· “廣東美術大展”5日舉行
· 廣東美術館舉辦兒童臨摹當代名家書法教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