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隱匿的敘事》大型展覽亮相今日美術館

時間:   2019-11-09 23:02:10    |   來源:    藝術中國
藝訊 > 展事 >
1/

推薦

2019年11月9日下午,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年度展覽項目的“隱匿的敘事——中國當代藝術現狀與生態研究2019”展覽,在北京今日美術館1號館正式亮相。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現狀與生態研究”項目的組成部分,此次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和今日美術館聯合承辦。

此次展覽選取了含老中青三代共九位藝術家:趙大鈞、王冬齡、邱振中、周長江、譚平、林延、劉商英、鄭達、胡曉媛。這些藝術家藝術經歷豐富,創作狀態相對成熟,並始終保持著對潮流的審慎。

參展藝術家在自身的語言系統中不斷深究,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具有代表性,他們始終活躍在當代藝術和藝術教育的第一線,我們能從他們的研究文獻和作品中探討中國當代藝術涉及的重要命題和應對方式。

展覽以九位藝術家的近期作品為主線,同時也將其工作文獻、影像及早期作品梳理展出,構成展覽和研究的完整線索。展覽著重于呈現藝術家的語言脈絡與工作方法,以探究其內容在當下的文化意義和價值。

“中國當代藝術現狀與生態研究項目”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自2016年以來的五年工作計劃,一直受到文化和旅遊部及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大力支援。

“隱匿的敘事Latent Narrative”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文學研究的一種角度和方法,由形式分析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切入亞裏士多德以來的單一敘事鏈中的“深層意義”,關注與這種“深層意義”平行的一股敘事暗流。隱匿的敘事是由作者在場而不斷生成的動態系統,甚至與主題呈現相異或相反。

分析這種動態系統需要我們把目光拓展到文本以外,以動態視角面對作者的生活經歷和身處的歷史語境等具有複雜性、多線程性的暗流。這種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思維體系,提示我們反思國際化趨勢中當代藝術過度的政治訴求,以及關注基於20世紀以來綿延于中國現代和當代藝術中的一條語言線索,逐步跳出二元論的問題意識源和由“平面性”所建構的視覺範式。

展覽開幕前舉辦了座談會。

王冬齡 《竹徑》 2017

王冬齡 《竹徑》 2017(局部)

鄭達 《生理反應3》 2018年

鄭達 《生理反應3》 2018年 (局部)

譚平 《長城》 1987 (局部)

譚平 《長城》 1987 (局部)

譚平 《長城》 1987 (局部)

譚平 《長城》 1987

周長江 《互補跡象 68》 2015

周長江 《閒遊芥子園》 2014

林延 《天權》 2019

林延 《天權》 2019 (局部)

林延 《節日 # 2》 1984

林延 《棄》 1994

胡曉媛 《又輕又痛的漣漪》 2015

趙大鈞 《作品 1507》 2016

趙大鈞 《神山》 2009

趙大鈞 《手稿筆電》 2016

邱振中 《邱振中詩十二首》 2019

邱振中 《邱振中詩十二首》 2019

邱振中 《一部經典文學作品中被刪去的片段》 2019

王冬齡作品

王冬齡 《筆陣圖》 2017 (局部)

王冬齡 《筆陣圖》 2017 (局部)

鄭達 《Data pool》 2018年

鄭達 《上傳者》 2018年

鄭達 《低科技藝術實驗室》 2019年

劉商英 《胡楊與沙 111號》 2017

劉商英 《胡楊與沙 45號》 2016

展覽在北京今日美術館1號館舉辦,將展至11月26日。